無用之用:醞釀之必要,徒然之必要,歡迎來到無用時代 | 拾書所

無用之用:醞釀之必要,徒然之必要,歡迎來到無用時代

$ 221 元 原價 280

文明的豐美,是一次次無用累積而成的。

近四十位大師告訴我們:

探索之必要,緩慢之必要,

醞釀之必要,徒然之必要。

 

歡迎來到無用時代。

 

 

伍至學(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耿一偉(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推薦(依姓氏筆劃序)

收錄美國教育家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Abraham Flexner)撰述之〈無用知識的用處〉

 

本書特色:

歐洲知名學者諾丘・歐丁在本書中旁徵博引近四十位大師的名言,加上個人鏗鏘有力的見解,引領我們重新思索「無用的實用性」及「實用的無用性」。他指出,人類對於物欲的執迷,以及對務實的盲目追求,無法帶來任何真正的知識或精神的質變,更會導致人類知性能力的衰退。

 

歐丁在書末也收錄了美國教育家弗萊克斯納的〈無用知識的用處〉一文。他與弗萊克斯納儘管相隔近百年,但兩人的主張恰似一首人文與科學的奏鳴曲,相互應和。他們不約而同檢視人們對於「實用」的概念是否過於狹隘,證明無用之用的例子不勝枚舉。

 

歐丁更藉此強調,人文思想和科學知識之間絕非對立,而是在對抗「利益」的戰場上並肩作戰,共同捍衛知識的自主以及探索「無用知識」的自由,鼓勵追求「無用」的滿足,讓人類天馬行空的自由精神與能力獲得解放:

 

在這個一切都獻祭給實用性的世紀,

當功利主義宛如僅有的指南針,利己主義彷彿是最後的指望,

我們應當明白:「無用的實用性,就是生命、創造、愛和欲望的實用性。」

因為「無用帶來對我們而言最有用的東西──那就是不抄捷徑、不趕時間的創造,

讓我們越過社會所編造的幻影」。

 

精采摘錄:

 

Ÿ亞里斯多德:「既然人類追求哲學是為了消除無知,那麼,顯然人類如此投入的耕耘這門學科,只是為了瞭解事物,而不是為了從中抽取哪怕只是一點點的物質利益。」

 

Ÿ康德:審美所帶來的滿足是排除利害關係、自由且獨一無二的滿足;因為那當中沒有任何迫使人去迎合的利益──無論是感官或理性的利益。

 

Ÿ羅卡:「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的這顆瘋狂的種子」,若是失去了它,「活著是麻木的」。

 

Ÿ海德格:最有用的東西就是無用。但是對於今天的人來說,體驗無用仍然是最困難的⋯⋯我們必須從得救的意義上來看有用,也就是說,某種能夠帶領領人類回歸自我的東西。

 

Ÿ莊子: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

 

Ÿ岡倉天心:當原始人第一次替他的女伴戴上花環,他便跨越了野蠻人的階段。透過這個舉動,他被提升到自然的基本需求之上,他變成了人。領會到這一切無用的妙用,使他進入了藝術的王國。

 

Ÿ尤涅斯柯:現代人普遍都都是急迫的人,他沒有時間,他是需求的囚犯,他不明白居然有東西可以沒有用,他更是徹底不明白,有用可以是一種沉重而無用的負擔。

 

Ÿ蒙田沒有任何東西本質上是無用的,無用性亦然。

 

Ÿ卡爾維諾:人類所從事的一些活動,表面上完全無利可圖,除了娛樂和解決一道難題的滿足感之外,不為其他。這些活動經常會出人意料的在某個領領域顯得至關重要,並產生影響深遠的結果。對於詩和藝術是如此,對於科學和技術亦然。

 

Ÿ約翰.亨利.紐曼:知識本身及其文化是如此美好的東西⋯⋯它不是在世俗的、功能的、商品的層面上有用,而是像慈愛的光芒,像一切善行、禮物、權能、珍寶一樣,對擁有者和全世界來說,皆因它而美好。

 

Ÿ萊辛:人的價值一點也不在於他所擁有或試圖擁有的真理,而在於他為求真理認真付出的努力。人類追求完美的力量,並不會因為他的所有而增加,只能透過他對真理的追求而提升。

 

Ÿ歐丁:主流的實用性為了單純經濟利益,正逐步扼殺過去的記憶、人文科學、古典語言、文化教育、研究自由、創造力、藝術、批判思考,甚至是文明的基本條件,而這些條件原本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地平線。

 

在這個由「經濟人」(homo œconomicus)統治的世界,要追究無用的實用性和實用的無用性並不容易⋯⋯看著人類任由精神世界的荒蕪擴大,卻只在意金錢和權力的累積⋯⋯看著男男女女瘋狂湧向利益的應許之地,因而對周遭的一切無感,令人難以忍受。他們的眼睛盯著渴望達成的目標,他們無暇享受日常生活的細膩互動,未能發現生命中稍縱即逝的美:夕陽、星空、溫柔的吻、綻放的花朵、蝴蝶的飛舞、孩子的微笑──在最不起眼的平凡當中,往往存在著最偉大的事物。

 

 如果我們任由無用和無價之物消失殆盡,如果我們只聽得見唯利是圖的海妖之歌,我們只會造就一個失憶的群體,只會集體脫軌,最後集體失去生命的意義和自身的現實感。那時,就很難奢望無知的智人(homo sapiens)還能持續他理應扮演的角色:讓人類更人性⋯⋯

 

Ÿ弗萊克斯納:從務實的觀點來看,知性和精神生活表面上的確是一種無用的活動,人們之所以樂於從事,只因為可以從中獲得別處得不到的滿足。這裡我們要深究的,是追求無用的滿足,如何出乎意料的在現實中成為看似理所當然的、各種用處的源頭。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