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幸福:「現代蘇格拉底」哲學家阿蘭的教導,成為自己的思想者,在各種環境中保持快樂的藝術 | 拾書所

論幸福:「現代蘇格拉底」哲學家阿蘭的教導,成為自己的思想者,在各種環境中保持快樂的藝術

$ 253 元 原價 320

「就像草莓有草莓的味道,
生命的味道,就是幸福。」
哲學經典名作(法文直譯本)、世界三大幸福論之一
影響整個法國當代思潮──哲學家阿蘭最重要的隨筆集


《幸福論》共有九十三篇隨筆。
阿蘭引經據典或用生活周遭的實例,從不同角度詮釋這人人渴求的「幸福」主題。

阿蘭的思慮嚴密、風格清新,他常用具體而創新的意象來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或提出他的論點。這些意象往往來自日常生活,像是一根別針、哭鬧的孩子或是在田裡休息的農夫。除了這些引人入勝的詩意意象,他也用擲地有聲的遣詞用字來闡述他的思想,包括大量使用格言。他將思想視為工具,有了這種工具,我們可以掌握現實,並且有尊嚴的過生活。

懊悔是第二次犯錯。

「在時間的道路上,人們既無法掉頭,也無法在同一條路上走過兩次。我堅信一個性格堅強的人,他會提醒自己身在何方、面對什麼樣的事實,以及什麼是無法挽回的,這使得他能夠離開此處,前往未來。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必須透過小事來不斷自我訓練;否則,激情便猶如關在籠子裡的獅子,牠可以在欄杆前徘徊數小時之久,彷彿總是希望當牠在此處找不到出口時,是因為還沒有把另一邊找清楚的緣故。簡而言之,這種因為緬懷過去所造成的憂愁,不僅毫無益處,甚至有害。因為它會導致我們徒勞地去反省、尋找。斯賓諾沙說懊悔是第二次犯錯。」(摘自第五十八篇「關於絕望」)

阿蘭探討的議題往往相當複雜,然而他有系統的表達他的思想,
字裡行間亦不帶哲學用語或晦澀的隱語,每一篇都呈現了一種幸福的面向,
一種我們能自己創造的幸福。

他教我們敞開心胸,「原諒自己其實是願意原諒別人的首要條件。相反地,不稍節制的懊悔,相形之下往往是在擴大別人的過錯」;他教我們堅強意志,「命運是變動的,一彈指就會創出一個新的世界。菲薄之力也會引發無盡的後果」;他教我們相處之道,「愈是真摯與珍貴的情感,也就愈缺少不了禮貌」;他鼓勵採取行動,「人們常說自己總是錯過幸福。對於免費的幸福而言,此話不假,因為免費的幸福根本不存在。而人們自己創造的幸福,從不會讓人失望。因為幸福就是學習,而人們永遠在學習」……

每週讀上一到兩則,便能逐步體會,
我們是怎麼成為使自己幸福或不幸之人。

本書特色

◎ 阿蘭是活躍於十九至二十世紀的法國哲學家,有現代蘇格拉底之稱。《Propos sur le Bonheur》是阿蘭於高中教授哲學的四十年當中,為報紙所撰寫的專欄文章集結之一,也是他隨筆集中最重要的一本。

◎ 本書極具經典地位:與羅素(Bertrand Russell)及卡爾‧希爾提(Carl Hilty)的《幸福論》並稱「世界三大幸福論」;法國一流傳記作家安德烈.莫洛亞(André Maurois)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書之一。

◎ 每篇文末皆附有該篇之重點精華,由哲學博士楊凱麟教授親自摘要。

◎ 法國高中哲學課指定必讀當代哲學家之一。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