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布洛薩試圖理解,為何在當時膾炙人口的暢銷書所提到的「中國甦醒」的歷史氛圍中,傅柯的作品為何、且如何廣泛地「掠過」華語世界。
當傅柯突破當時的方法論與認識論規範往前邁開一步時,亦即當他嘗試要去中心並且轉向亞洲,而轉向的目的不是為了輸出其思想產品而是為了透過亞洲「他者」來檢驗其產品時,為什麼他選擇了日本而非中國……必須說的是,中國或整體而言的華語世界,至少在傅柯明白曉暢的表述中幾乎是一片空白,或者說黑洞……
「作者以『地緣哲學』(géo-philosophie)的角度,結合著『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解殖立場,重新將一種帶有政治批判力道的知識論機制賦予此一空白,是在批判傅柯之中,開展了傅柯留白下的可能性。」——中研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 黃冠閔
本書綿密地分析中西文化在傳統上根本的差異,並以傅柯對國家的批判剖析傅柯為何與法國毛派劃清界線;除此之外,還包括了對傅柯與伊朗、傅柯與人權、傅柯的解殖反思等內容的討論。
「傅柯與中國之間錯開的交會,難道只關於傅柯生前的言思與行蹤?傅柯逝世卅多年後的今日,例如布洛薩與我們在這裡的思緒,以及未來,不仍然延續著與中國錯開的交會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朱元鴻
本書並有四位學者回應,這本以傅柯哲學為軸心的著作,顯示當代哲學的前瞻與對現世的關懷。
當傅柯突破當時的方法論與認識論規範往前邁開一步時,亦即當他嘗試要去中心並且轉向亞洲,而轉向的目的不是為了輸出其思想產品而是為了透過亞洲「他者」來檢驗其產品時,為什麼他選擇了日本而非中國……必須說的是,中國或整體而言的華語世界,至少在傅柯明白曉暢的表述中幾乎是一片空白,或者說黑洞……
「作者以『地緣哲學』(géo-philosophie)的角度,結合著『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解殖立場,重新將一種帶有政治批判力道的知識論機制賦予此一空白,是在批判傅柯之中,開展了傅柯留白下的可能性。」——中研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 黃冠閔
本書綿密地分析中西文化在傳統上根本的差異,並以傅柯對國家的批判剖析傅柯為何與法國毛派劃清界線;除此之外,還包括了對傅柯與伊朗、傅柯與人權、傅柯的解殖反思等內容的討論。
「傅柯與中國之間錯開的交會,難道只關於傅柯生前的言思與行蹤?傅柯逝世卅多年後的今日,例如布洛薩與我們在這裡的思緒,以及未來,不仍然延續著與中國錯開的交會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朱元鴻
本書並有四位學者回應,這本以傅柯哲學為軸心的著作,顯示當代哲學的前瞻與對現世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