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費希特和青年黑格爾論倫理神學
本書探討1781年到1806年25年間,康德、費希特和青年黑格爾相關倫理神學的討論。
首先,本書由這個動力的、目的論的和存有學的角度解釋康德的宗教哲學,嘗試釐清康德的建立在道德目的論之上的道德神學的基本架構,除了闡明康德的倫理神學中關於道德自律與上帝存在的論述,並進一步釐清康德建立在道德目的論之上的倫理神學。繼之探討早期費希特發展自康德的先驗論的宗教哲學到他晚期的轉向宗教哲學的思想發展及其與知識學的關係,闡明了費希特藉由探索主體的動力的根源,挖深了康德的倫理神學的主體的根源性動力的面向。
再者,黑格爾闡明了宗教真理的辯證性和歷史性,補足了康德和費希特的倫理神學所不足的社會存有學的面向,本書便再由黑格爾的理論,論述黑格爾如何從辯證的和歷史的面向進一步揚昇了康德倫理神學。
最後,本書並涵括方法學的反省,以海德格和柯瑞特對先驗和先驗方法的反省,印證了前述對康德、費希特和黑格爾的倫理神學的動力的、目的論的和存有學的深度詮釋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賴賢宗,一九六二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哲學系學士、碩士,一九九年教育部公費選派赴德研究,台灣大學哲學博士,現在正於德國慕尼黑大學撰寫第二個博士論文,曾任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教系講師,《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常務編委,研究專長:德國古典哲學、當代實踐哲學、大乘佛學。主要學術研究著作:《存心與規範奠基》,另發表論文二十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