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法國巴黎的猶太裔學者,喬治?史坦納(George Steiner )是當代知名的文學批評家兼作者,曾在耶魯、劍橋及哈佛等大學擔任教職,專精於比較文學和翻譯理論,畢生著作等身,探討議題涵蓋哲學、語言、文學經典,以及閱讀方法,並啟發了對大眾文化的研究。史坦納在學界的傑出表現使他屢次獲獎,包括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榮譽會員以及法國政府榮譽團騎士級獎章。史坦納於將近七十歲高齡時寫下散文形式的自傳《勘誤表》,以時間為主軸,回顧他曾關心過的種種議題,作為檢視其一生成就與遺珠之報告。他從幼時學習經驗談起,隨著自己的成長歷程,一步步談論他曾關心過的重要議題,包括猶太人和非猶太人之間的關係、音樂的永續存在、衍申自巴別塔故事的語言以及翻譯問題、對當代政治與社會的評論,以及如師亦友的師生關係。史坦納以其思想議題之旅行為主軸,整理出他在人生中各個時期所啟發的種種哲思,讓讀者更明瞭史坦納在等身著作背後的寫作動機。書中也再次統整史坦納的思想精華,對於未接觸過他的讀者來說,《勘誤表》無疑是一窺大師風采的最佳導覽自傳。 史坦納為自傳下的書名,《勘誤表》,其實包含了深層的意義。一方面,史坦納的學術批評生涯一直都在勘正被批評對象的錯誤,例如他在本書第七章中指出,聖經中的巴別塔事件並不是對人類的詛咒,而是使得人類擁有不同語言的天賦恩賜,使得人類的經驗、思想、感情以及概念因多語能力而更顯豐富且具創造力。另一方面,寫作自傳讓史坦納得以誠實面對一生作品中未盡完善之處,並對在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雙親、教師和朋友致上謝意與敬意,故他以勘誤表一詞為名,盼能校正生命中的錯誤和遺憾。 「海德格曾說:『思想偉大者必犯大錯』。而 『思想渺小者』,同樣會犯大錯。」史坦納在自傳《勘誤表》中整理先前所勘他人之誤,同時也勘自身之誤,可說是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