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雕塑成功 | 拾書所

用智慧雕塑成功

$ 153 元 原價 180
美國哈佛學院傳誦一句箴言:「明白比高智慧更重要。第一明白自己擁有什麼,第二明白自己能做什麼。」

第一,明白自己擁有什麼?
就像許多運動員正是在教練的指導下,才發現了自己的優勢;
人們到學校學習的理由之一,也是要挖掘出自己的潛能。
所以,先明白自己有什麼特質很重要。

第二,明白自己能做什麼?
找不到人生方向的人太多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什麼都應該去做,
例如從政、經商、當明星、運動員,像魚一樣忽東忽西地遊戲,結果一事無成。
所以,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就更重要。
明白擁有什麼,能做什麼,就是為自己尋找人生定位。
記住:光有「智慧」還不夠,你更要清清楚楚「明白」,
才能真正用智慧來雕塑成功,讓自己更出色。

第23堂:知人善任 
西元前二○二年,漢王劉邦登基為皇帝,稱為漢高祖。文武百官前呼後擁,畢恭畢敬。這是農民兒子出身的皇帝在幾年前做夢也想不到的事呀!於是他在洛陽南宮擺設慶功酒宴,大肆慶祝三天三夜。大家喝著、說著、笑著,非常熱鬧。劉邦也非常高興,他對大家說:「各位諸侯將領,今天是大喜之日,你們都說心裡話,不許欺騙我,告訴我,我劉邦為什麼能獲天下,而項羽為什麼卻失了天下?」
大夥酒是沒少喝,可誰敢說胡話。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著恭維的話。將軍王陵說得更好,他說:「陛下派壯士去披甲征戰,攻下城邑就封給他,有封有賞,有利可圖。陛下能與天下同利,所以大家肯賣力替你打天下。而項羽卻不封不賞,所以丟失天下。」有人接著更說:「不僅不封賞而且還妒賢忌能,賢能的有功的還要被陷害,遭懷疑呢!」劉邦笑了笑說:「你們說得很不全面,我之所以能有今天,主要是用人上能夠知人善用,任人唯賢。我重用了三名大賢人。其實在深謀遠慮上我不如張良,在治國安民上我不如蕭何,在統兵攻城這方面我更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夠重用這三位當世豪傑,所以才能取得天下。而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卻還不能重用。這就是他失敗的根本哪!」

※用智慧雕塑成功
在現代社會,尤其是當一個主管,如果不知道怎麼樣適用人才,他可能就無法當一個好主管。
文章中的劉邦,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儘管他出身農家,後登基為皇帝,事實上他都踏著一個平凡的腳步,延攬人才,唯才適用。並且,都能厚待他手下的人才,這才是一個成功人必備的態度。
而我們一般人在學習待人處事上,必定也要以誠相讓,好好選擇你身邊的朋友,以良友為師,這樣才不失為一個處於多變社會中的一種生存法則。

第32堂:剛柔並用 
張良給劉邦籌畫過許多關係大業成敗的重要謀略,而其中以弱制強、剛柔並用之例頗多。例如:當秦軍主力與項羽會戰時,劉邦決定由南陽入武關攻秦,張良反對硬拼,而且勸劉邦以重寶招降秦將賈豎。當賈豎同意投降時,張良又恐士卒不從,乘敵懈怠之機,一舉破之。於是直下鹹陽,擒秦王子嬰。
後來楚漢相爭,漢弱楚強,張良勸劉邦處處退讓,以柔制剛,不但避開了鴻門之宴的生命危險,而且還取得了漢中、巴蜀之地。接著,又火燒棧道,使項羽屢屢上當。這時劉邦轉弱為強,終於以布衣取天下。而張良的高明謀略,據說來自黃石公所授的三略。三略並不是一味只講以弱制強,而強調剛柔強弱都要得當,作到「柔有所設,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強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用智慧雕塑成功
老子說:柔能克剛。
文章中的張良深知這個道理,有個比方說:滴水可穿石,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可看到歷史上的強人,必定不長久,反而是,處於弱勢的人,由於它的柔韌度而能長久,很多事情並非一味的往同一個方向走即可,要能有進有退。
深知這其中的道理就要能實踐,剛的人,柔對他很難;柔的人,剛對他不容易,知所進退,漸漸的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