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國者為王,竊小者為偷 | 拾書所

竊國者為王,竊小者為偷

$ 249 元 原價 249
弒父篡位的隋煬帝、玄武門之變的唐太宗;,br>杯酒釋兵權的趙匡胤、滅宋建元的忽必烈……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是中國歷史上政權爭奪中的一項永恆的法則。
李白詩云:「秦王掃六合,虎勢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戰國哲學家詹何說:「見義勇為真漢子,莫以成敗論英雄。」可見以成敗論英雄的觀點,自古就是見仁見智。時至今日,以成敗論英雄早已不是一種方法,一種標準,而是一種價值,存在於現今的時代。

誰掌權,誰就有解釋歷史的權力!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是中國歷史上政權爭奪中的一項永恆的法則。不管出身市井無賴還是地痞流氓,無論是用什麼最卑鄙無恥的手段(例如假傳聖旨、武力逼宮……),一旦得到政權,馬上就成為一國之君。這還不夠,為了保證自己從別人手上奪來的江山不再被人奪去,必須將角逐王位者置於死地。同時,這個法則又將爭奪政權失敗的一方強制定性,歸到叛賊、敗寇一類,不管他們過去是否有顯赫家世、甚至原來也擁有貴族血統,為置他們於死地提供了理論依據。千百年來,在這項法則的支配下,上演了一齣又一齣的「黃袍加身日,家破人亡時」的歷史故事。在中國歷史上,只要和權力有關的事,就能適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法則。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個法則並受到它的影響,對當權者表現出崇敬和順從,即使他是個懦夫或流氓;對失權者表現出蔑視與不屑,即使他是被妒忌或受排擠。當權者深知這項法則,所以利用權力拚命為自己謀取私利,並千方百計的設法保住手中的權力, 因為他們知道,失去權力就要淪為「寇」,進而失去一切。
在一場王位爭奪戰當中,任誰也可以是正義的一方,只不過看誰是最後的勝利者,歷史只會為王者歌功頌德,叛軍或是義軍只是看結果而定。一旦勝負分曉,從此大勢底定,勝者君臨天下、叱吒風雲;敗者行臣民之禮,宣示效忠。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哪有甚麼正義可言!
唐朝初年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以伏兵殺死自己的兄弟,取得皇位,締造貞觀盛世,但不管是當時還是現今,千百年來,有誰看到「玄武門之變」的「陰謀」,責備李世民的過錯呢?還不都是一味的讚頌他。因為,李世民勝利了,他就代表正義、代表真理。
正義是什麼?真理是什麼?「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法則,是歷史給我們的答案,你還不懂嗎?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