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歷史,這是厚黑學 | 拾書所

這不是歷史,這是厚黑學

$ 270 元 原價 300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在人的一生中,總是存在著兩套相互截然不同、卻又分不出孰是孰非的行為規範。比如有人說:「事無不可對人言」,也有人說:「見人只說三分話」;有人「咬定青山不放鬆」十分積極,也有人「凡事都是天註定」典型的消極不長進;有人「兼濟天下」,也有人「獨善其身」……等等。

不僅在思想和認識層面上是這樣,就是在歷史事實中,也存在著一種令人看不透的現象:好人不長命,壞人壞事做絕卻平安無事;忠臣常遭殺戮,佞臣卻是飛黃騰達;耿直者處處碰牆老是挫折,可是投機者卻暢通無阻一路綠燈。而且,歷史上的君王,儘管表面和顏悅色,只要被忤逆了就會露出凶狠無情的一面。秦始皇,既有「一統華夏」、「萬里長城」等豐功偉績,也有「焚書坑儒」、「罪輕刑重」大肆殺伐等殘酷行徑;漢武帝,既有北擊匈奴、安民生息的壯舉,也有寵信奸佞、殺妻滅子的昏庸。

翻開二十四史,處處可見這樣截然矛盾的行為集中於一個人身上,使我們備感困惑,又促使我們思考: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確定我們的行為規範?好人與壞人的分際到底在哪裡?

李宗吾晚年說了這樣一段話:「後來我才悟得:厚黑二字,確是成功祕訣,而為辦事上之必要技術。用此種技術,以圖謀一己之私利,我們名之曰厚,曰黑;用此種技術,以圖謀眾人之公利,則厚字即成為『忍辱負重』,黑字即成為『剛毅果斷』。自古聖賢豪傑,皆忍辱負重者也,皆剛毅果斷者也。假令我當日悟得此理,一眼注定眾人公利,放手做去,舉世非之而不顧,豈不成了轟轟烈烈的偉人?無奈悟得時,年已老矣,機會已過矣,回想生平,追悔莫及,只好著書立說,將此祕訣傳之於人。」

李宗吾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有一個誤區:英雄豪傑必然「厚黑」;「厚黑」者不一定盡屬英雄豪傑。

李宗吾有李宗吾的道理,反駁者有反駁者的道理。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樣處世為人?應該遵循什麼樣的行為規範?

其實,古代的歷史對此問題早有論述。韓非子就提出過法和術的概念。法,就是天地自然之法,道德正宗,大家都要遵守,是公之於眾的東西;術,是辦事的技巧,個人行事的方式和過程中的變通。他這是提出一個大家都同意的目標,而後以一切手段和技巧去達成。

後來又有西方的馬基維利,明確了目標與手段的分離,為了達成目標,可以不擇手段。這就承認了目的與手段在道德層面上的背離。馬克思的辯證法,對此更做出邏輯上的解釋:事物的矛盾推動事物的發展。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矛盾的各方面既互相對立,又互相統一。

由此,我們不難看到,上述兩種行為規範,本身就是對立統一,互為存在的前提。它們之間的矛盾,決定了一個人的進步,一個社會的發展。無論誰想拋開一個,信奉另一個,都會碰得頭破血流。正確的態度只能是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

兩種行為規範,無所謂絕對的對錯,它們在一定的條件下,會互相轉化到另一方。如善可以轉化為惡,戰爭可以轉化為和平,卑鄙可以轉化為偉大,英雄可以轉化為小人,等等。

李宗吾的厚黑學,絕非教人厚臉黑心,都做些投機取巧的事,而是有其更深的一層意思在裡面,即:把握人性,靈活變通。

本書從研究李宗吾的「厚黑」理論入手,擷取古代豐富的歷史事典加以說明,無非是告訴讀者諸君,如何更準確地瞭解人性和把握人性,只要抓得住人性,天下就沒什麼困難了。歷史說穿了,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人性厚黑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