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言 | 拾書所

每日一言

$ 538 元 原價 598
別序

拙著《鹿鼎回目》於二○一三年刊行,作為獻給「小查詩人」查良鏞九十華誕的賀禮。現在增訂重刊,作為《金庸詩詞學》的第四種單行本。《鹿鼎回目》原序的內容,與《金庸詩詞學》總序有重疊之處,因為寫在不同時間,現在一仍其舊,不作增刪。

「小查詩人」的小說,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界可算是首屈一指。但是為了種種原因,在香港這個他創造小說的基地,卻有許多人對他出言不遜,「老奸巨滑」是其中一個常見的劣評。筆者與「小查詩人」沒有深交,不好說他是否「老奸巨滑」,不過「小查詩人」為文,有時確是「不夠老實」!

怎麼說?

讀修訂二版《鹿鼎記》第一回的註,見作者介紹他查家祖上有「一門七進士,叔姪五翰林」的韻事。除了查慎行之外,還特別強調查慎行的族子查昇。說他們後代查家子弟,會分別敬稱為「初白太公」、「聲山太公」。初讀之時,頗感奇怪。查良鏞寫小說,請了查慎行「作」回目,又提到查慎行之弟查嗣庭得罪皇帝,連累全家等等。這些事又跟查昇何干?

到了《鹿鼎回目》問世之後,筆者方才從別的渠道,知道「小查詩人」其實是查昇的後人!說得具體一點,「小查詩人」是「聲山太公」的十世孫!

為甚麼我要批評「我的朋友查良鏞」有時「不夠老實」?

那是因為他的筆法倒似在暗示他是查慎行的後人:

……當代讀書人知道查慎行是清代一位重要詩人,但他的詩作到底樣,恐怕很少人讀到過,畢竟,他不能和真正的大詩人相比。

……

我自己家裡有過一場歷史上著名的文字獄。我的一祖先查嗣庭……

古人寫文章提到自先,決不敢直呼其名,通常在字號或官銜之下加一「公」字。記得小時候在祠堂中聽長輩談祖先,說到查慎行時稱「初白太公」,說到查昇時稱為「聲山太公」。
《鹿鼎記》第一回註

由是猜想,「小查詩人」理應曾經嘗試請查昇「作」回目,但是不成功,然後才找查慎行。然後又想,如果潘某人祖上也有近似級數的文士,即使只有「小查詩人」百分之一的家財,必定會出年重刊這位老祖宗的作品。

讀者當我開玩笑也好,當我認為真也好,「小查詩人」介紹了「初白太公」的大作,卻沒有介紹「聲山太公」的大作,好像有點兒不肖吧!為了證明我是「小查詩人」的「真正朋友」,就幫他補一補過!

為此,除了增訂原有內容,特別加了一篇〈一門七進士、叔姪五翰林〉,放在本書附錄。畢竟增訂版總得比原版多了些有益和有趣的東西,才對得起讀者。

潘國森真不愧為「二十世紀指出金庸小說錯處天下第一」,到了今天二十一世紀已過了近二十年,還是可以找出「小查詩人」的錯!

《鹿鼎記》第一回註,說「查昇是侍講」,那真是胡說八道!明明查嗣瑮才是侍講,至於「聲山太公」的最後官銜,「初白太公」的詩也不止一次題過「家少詹」!足證「小查詩人」這傢伙沒有真正用心去讀「老查」的詩,至少不及潘國森那樣用功,從「老查」的詩讀明白查昇最終做到詹事府少詹事。

是為序。

潘國森
己亥穀旦於香港心一堂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