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諾美學裡的「藝術」一直是負面的,不管是藝術他律系譜所指的附庸性,或是用來修飾前衛作品的「反-藝術」或「非-藝術」。他只相信作品政治,此既不是想像,也不是象徵;他只相信作品自身為慾望機器,此既不是結構,也不是幻覺;他只相信作品的實驗性,此既沒有詮釋,也不是意味深長,而是看作冒險的、陷入黑洞的經驗紀錄。
作品所言和所想,這是彰顯創作過程和以創作過程作為表現自身作法。此作法類似傅科的《知識考古學》的觀點:作品的真正功能,按其起作用的樣態,本身就是一種殊異的機器或生命體。作品提供聞所未聞的和不可見的力量,做為對抗資本主義社會體制。也是從這種批判功能,阿多諾視作品為臨床感性,具有(社會行動)真實力量的價值,本身就是問題性身分。
本書特色
阿多諾美學有一種哲學家與作家兼具的革命性作為:應用作品的問題性超越美感研究,與極化語言超越語言學規範。陳述和語言之間的絞扭,就像走在兩旁沒有依附的山脊。它涉及雙重的作品政治(politique de l’oeuvre),一種前衛作品的否定性,另一種星叢語言的否定性,前者由後者表達,後者則以另一種前衛作品出示。
也是對此介面的觀察,得以捕捉到他思想的形成方式。清查阿多諾繁複的這些操作,並且觀察它們的變化地帶,是本書的中心主旨。
作品所言和所想,這是彰顯創作過程和以創作過程作為表現自身作法。此作法類似傅科的《知識考古學》的觀點:作品的真正功能,按其起作用的樣態,本身就是一種殊異的機器或生命體。作品提供聞所未聞的和不可見的力量,做為對抗資本主義社會體制。也是從這種批判功能,阿多諾視作品為臨床感性,具有(社會行動)真實力量的價值,本身就是問題性身分。
本書特色
阿多諾美學有一種哲學家與作家兼具的革命性作為:應用作品的問題性超越美感研究,與極化語言超越語言學規範。陳述和語言之間的絞扭,就像走在兩旁沒有依附的山脊。它涉及雙重的作品政治(politique de l’oeuvre),一種前衛作品的否定性,另一種星叢語言的否定性,前者由後者表達,後者則以另一種前衛作品出示。
也是對此介面的觀察,得以捕捉到他思想的形成方式。清查阿多諾繁複的這些操作,並且觀察它們的變化地帶,是本書的中心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