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悔的快樂 | 拾書所

幸福,不悔的快樂

$ 300 元 原價 380

幸福三部曲你值得擁有的一套人生禮物

《幸福,不悔的快樂》、《幸福,未來的答案》、《幸福,從此起步》

 

是暢銷作家凱文‧布朗的心靈勵志經典作品,以細膩感性且幽默溫馨的文字,引證多個寓言及生命故事感悟,詮釋了現代人所應追求的幸福真義。

 

這是一套感悟人生、發人深省、令人咀嚼不斷的靈性提升作品,當翻閱這套「真幸福的書」,每位讀者可以驚喜的發現,自己離幸福的距離,竟然可以如此的接近………

 

幸福一堂所有人都不能翹的課

如果人生是不斷的學習,那麼,幸福課,就是最受歡迎的選修課程!你知道美國哈佛大學裡修課學生最多、連學生的家長和祖父母都爭相旁聽、主流媒體紛紛報導的一堂課是什麼嗎?不是名聞全球的《經濟學》,而是《幸福學》。

 

幸福課,是所有人的首選。是的,只有這門課程值得不分年齡、學歷、國籍的每一個人關心並勤修。

 

懂幸福的人觀念真的不一樣

幸福,是一場通關考驗。觀念對了,就掌握芝麻開門的通關「密語」;一個個觀念的相承接續,自會鋪排出幸福「密道」;也唯有心靈地圖的正確引行,最終才能契入自心的快樂「密境」。

 

幸福是一張拼圖

幸福是每一個人一生的追求,但什麼是幸福?每個人都企盼幸福,但幸福的內涵是什麼?幸福只是來自快樂、成功或是物質的豐饒嗎?

 

幸福的生活不是來自單一的面向,而是要將每件遇到的事物,藉由正面陽光的心態面對與應用它,從而點點滴滴綴補出幸福的全貌。

 

幸福如果是一張拼圖,那麼要用哪些拼塊,才能完整地拼湊出全貌呢?《幸福三部曲》的第一冊《幸福,不悔的快樂》,作者羅列了長年與學生、朋友、家人一起探討的主題,每篇的主題都很生活、很平常,但是每一條都彷彿一種「溫馨的叮嚀」,透過這些生命中關於幸福、快樂與成功的討論與觀念,拼接出幸福地圖的每一個拼塊,不讓幸福有著缺失的角落。

 

那要如何擁有不悔的快樂呢?作者分享了下列觀點:

 

遵從你內心的熱情

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說:「人生短暫,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人生裡,不要受限於教條,那是為別人的思想結晶而活,別讓他們的意見淹沒了你的內在聲音,要有勇氣追隨自己的心意和直覺,它們往往知道你真正想要做什麼,其他的都是其次。」

 

內在的聲音正是最能驅動自己熱情的事,而熱情的事會讓你感到快樂,你當然愛不釋手,張開雙臂迎接它!那是一種幸福!

 

多和朋友們在一起

年紀越長,越體會老朋友的定義,就是遇缺就不能補了。老朋友的存在,是歲月的長年累積,這是多麼令人珍惜的一種關係。

 

要有好交情的老朋友,我們必須從年輕時就結交好朋友。有一句諺語說:「我認識的人越多,我的朋友越少。」是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朋友,更不是每位朋友最後都能成為好朋友。好朋友是稀有動物,所以要及早努力接觸與培養。

 

學會失敗

入選名人堂的美式足球教練麥克‧狄克塔有句名言是:「成功不是永恆,而失敗也非致命。」前公牛隊、湖人隊的知名籃球教練傑克森在其傳記中更有句經典的話:「別讓成功沖昏了頭,也別讓失敗傷了心。」我們相信成功與失敗,都是生命的組成部分,也是幸福的拼圖之一。

 

接受自己全然為人

滿分心理是一種多數人都曾經擁有過的心理狀態,無論是對家庭、感情或是工作表現。滿分,本來是敦促驅使我們更進一步、更上層樓的期許目標,利用目標管理的觀念,讓我們不斷提升。但是,因為滿分的高標準,我們開始脅迫自己、制約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自己,而當要求不了自己,就會移情地轉而要求別人,使得別人因我們的要求而有了沉重的壓力,嚴重衝擊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只要是人,就不是完美的,完美的應該是神。我們可以追求進步,但不能苛求完美。太完美的事物,容易讓人感覺到不像是真實的。尤其是,完美的想法往往成為壓力的根源。

 

簡化生活

人的迷思,是一直想要擁有,從爭取的角度理解事物,於是每一個能夠獲得的機會,都錙銖必較力爭到底,只因為累積數量,是許多人衡量成功的第一指標。將「累積」設為前提,不小心就成了一種貪心,不斷為了擁有而拼命累增,得到的雖多,但失去的相對也多。

 

拋開比較與計較的心理,分辨「想要」與「需要」的不同,是進入更高心靈境界的一道選擇題。生活,不是練習加法的數學,而是學習減法的哲學。

 

有規律地鍛煉

洛基,就是席維斯‧史特龍說:「以標準來說,我並不英俊,眼睛下垂,嘴巴也有點斜,牙齒也不整齊,說話聲音就像是個黑手黨的抬棺者。我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也不是最有天賦的人,我的成功是因為不斷的前進、前進、再前進。」

 

生命,很難只靠聰明就有答案。聰明的人太容易在起點就放棄,無法看到終點的風光;反而是不輕易放棄的人,憑藉著傻勁,堅持下去成就了人生。

 

過程是最苦澀的鍛練,過程中當然會辛苦、掙扎,只是堅持支撐了自己,激勵著自己,最後終於成就了自己。堅持是要求、規律地鍛鍊,不達目的絕不放手。「就是完成它,而不是贏得它。」

 

睡眠

醫學史專家說過:「十九世紀,最嚴重的疾病是肺病,二十世紀最嚴重的疾病是癌症,二十一世紀最威脅人類的則是精神心理疾病。」許多來自精神與心理的疾病與症候群不斷出現,許多是我們前所未聞的新病症,可見進步社會下的現代人在精神上擔負著過多的緊張與壓力,而這些壞情緒偷竊破壞了我們的健康。

 

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說:「除了睡覺與休息之外,我從不做任何運動。」引述這位大作家的話,可不是鼓勵大家不運動,只睡覺,而是睡覺確實有很好的保健運動效果。睡眠是一筆絕佳的投資。

 

慷慨

法國思想家、哲學家盧梭曾經指出:「人的不幸,是從他將一小塊土地圍起來,並宣稱『這是我的』那天開始。」

 

一位長年從事公益的慈善家是這麼定義「慷慨」的:「我認為慷慨就是,從我的口袋,到別人的口袋;從別人的心裡,到我的心裡。前者是金錢財力的協助,後者是感同身受的同理心交流。」這位慈善家說,捐錢是物質上的流動,但最好的流動是心靈的關懷,必須要感受對方的想法與處境。有能力的捐助者做到金錢慷慨並不難,難的是真心的關切以及同理心的感同身受。若只是以為給錢就好,那是施捨,而不是慷慨的施助了。

 

勇敢

「被認為勇敢的人,是因為他們害怕逃避。」這是英國學者、傳教士湯瑪士‧富勒說過的一句很有智慧的話。我們不妨將這一說法視作心理建設,想像一下:「逃避卸責」是魔鬼躲在天使的背後,表面上讓你安心,背後卻讓你不安;相對地,「勇敢面對」是天使躲在魔鬼的背後,表面上魔鬼讓你感到恐懼不安,但之後卻有天使讓你真正心安。

 

天使與魔鬼,就是將逃避視為是一條「捷徑的歧路」,而勇敢面對卻是一條「障礙的康莊大道」。選了逃避捷徑,固然一時稱快,但後面是一條崎嶇的錯誤不歸路;反之,選擇承擔面對,初期艱苦難耐,但之後就是康莊大道。

 

表達感激

感謝與責怨,彷彿是心靈康復路上的岔路,一條是已經開始回歸常軌,另一條則是糾纏在負面的情緒中。所以當懂得感謝,是人生至高的一種智慧。

 

感謝的相對面,是責怪與埋怨。為了要責怪與埋怨,所以會一直掛念著不愉快的事情,不停地想著這件事對自己的影響與受到的傷害,細數著自己的委屈。感謝則正好相反,即便是當事人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但因為能從感謝出發,心裡想的就是事件的正向部分。

 

幸福密語覆誦

美國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

「你是獨特的,若未實現這樣的獨特,那麼一定是漏失了某些東西。」

 

快樂是無形的價值,它不是有形的價格,所以無法衡量,不能買賣。

 

美式足球教練麥克‧狄克塔(Mike Ditka):

「成功不是永恆,而失敗也非致命。」

 

前公牛隊、湖人隊的知名籃球教練傑克森(Phil Jackson):

「別讓成功沖昏了頭,也別讓失敗傷了心。」

 

希望,就是讓嘗試的次數,永遠比挫折的次數多一次。

 

德蕾莎修女:

「上帝並沒有要求我們成功,祂只要求你嘗試。」

 

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遇到了什麼,而是遇到什麼之後,自己將成為什麼。

失敗是專為想繼續深造的人所開設的高級課程。

只要是人,就不是完美的,完美的應該是神。我們可以追求進步,但不能苛求完美。

對懂得生活智慧的人來說,「夠好」比「最好」來得更具意義,因為知足才會常樂。

生活,不是練習加法的數學,而是學習減法的哲學。

時間的意義,在於分配做了什麼事情。

過程是最苦澀的鍛練,過程中當然會辛苦、掙扎,只是堅持支撐了自己,激勵著自己,最後終於成就了自己。

慷慨就是,從我的口袋,到別人的口袋;從別人的心裡,到我的心裡。

 

英國首相邱吉爾:

「人類用獲取的金錢來維持生計,用施予來構築人生。」

 

湯瑪士‧富勒:

「被認為勇敢的人,是因為他們害怕逃避。」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