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吳國孫武者,後世人尊為孫子,不但是出類拔萃的軍事人才,而且是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兵學大師,他建立了中國軍人的武德,也塑造了中國軍人的典型
約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代,南方的吳國出現了一位孫子,他不但是出類拔萃的軍事天才,而且是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兵學大師。司馬遷的「史記」和趙曄的「吳越春秋」是記載孫子事蹟較為詳細的兩部書;除此之外,漢代以前的古書關於孫子的記載極少,「荀子」議兵篇、「韓非子」五蠹篇、「國語」魏語,都曾提到孫子善用兵,其它有關家世、出身等,一概沒說,因此孫子的身世實在是一個撲朔迷離的疑案,歷代對於孫子都有不同說法和看法。
中國自軒轅黃帝開國,到春秋時代,二千餘年間,經歷無數次的戰爭,在不斷同化兼併的過程中,民族戰爭的經驗已非常豐富,孫子即融合這些戰爭經驗,完成其十三篇兵法,這是中國第一部最完整、最系統化的軍事思想著作,對於戰爭原理原則的闡述,綱舉而目張,曲盡而精微,自宋代以後,尊奉為武經,與儒學並稱,同為立國之文武兩翼。雖然孫子的生平家世資料留下的太少,但是孫子的十三篇兵法,都是中國軍事思想的結晶;他的一生也正如他的兵法一樣:「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讀其兵法如見其人,我們只有從孫子的十三篇兵法中去認識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