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名言集:全球科學家與發明家名言100 | 拾書所

20世紀名言集:全球科學家與發明家名言100

$ 169 元 原價 199
01 你要記住,科學是需要終身奉獻的。 ──伊旺‧巴甫洛夫(生物學家)

伊旺‧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 1849年生於俄羅斯,1870年進入彼得堡大學。取得醫師執照,發現胰臟分泌神經。之後一生奉獻於「條件反射」的研究。1904年獲得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1936年去世。

條件反射 手接觸到燙的東西,馬上就會縮回來。這種對一定刺激產生一定反應的現象,就是「反射」(無條件反射)。相對地,所謂「條件反射」,則是指對與引起反射的刺激無關的刺激,也會產生反射的現象。每次餵狗時都搖鈴,不斷反覆之後,狗只要聽到鈴聲就會流口水,這就是巴甫洛夫有名的實驗(見左圖)。這個法則的發現,對人類行動學帶來極大的影響。

巴甫洛夫在一九○四年獲得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不過並非因為「條件反射」的研究而得獎。他結束在德國的留學後,於一八九○年代開始消化腺的研究。結果他發現了控制胃液分泌活動的神經,對了解消化生理有莫大的貢獻,並且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條件反射的研究雖然沒有使巴甫洛夫拿到諾貝爾獎,但是對心理學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此之前,很多人從哲學或宗教的角度來看心理學,但巴甫洛夫試圖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研究。後來,心理學變成自然科學,或許就是因為巴甫洛夫的緣故。

舉例來說,馬戲團裡的熊若表演得好就可以得到食物。這是條件反射的一個應用例子。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更認為,可以利用條件反射來教導人類學問或品德。約翰‧華生因為提倡「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而受到注目。如果沒有巴甫洛夫,心理學在現今或許還是一門狹窄的學問。

本篇所引的名言,出自於巴甫洛夫在八十五歲時所寫的一封信。這封信的全文曾刊載在不少出版品中,給當時年輕科學家很大的啟示。在這句名言後面,他接著寫道:「研究科學,即使有兩倍的壽命也是不夠的。因此,對科學一定要付出最大的熱情和努力。」據推測,他是在一九○二年左右開始進行條件反射的研究,當時他已超過五十歲。

巴甫洛夫對俄羅斯革命和共產主義體制都抱持批判態度,但由於列寧給了這位科學家最大限度的保護,所以他並未逃亡海外,持續地從事研究工作。正如他所說的「奉獻一生」,他身為科學家,終其一生都埋首研究。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