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前的奇遇 | 拾書所

成佛前的奇遇

$ 250 元 原價 250
奧修的講授挑戰了既有的知識分類,適用範圍從個體的心靈探索到現今社會面臨的急迫政治社會議題,涵攝面極其廣大。奧修的書並非本人親筆撰寫,而是由他35年來對全世界聽眾即席講授的錄音與錄影改編而成。奧修被英國倫敦的《Sunday Times》形容為「二十世紀的一千大成功者」之一;美國作家湯姆羅賓斯稱其為「自耶穌基督算起最危險的人物」。

  奧修在作品中曾說自己致力創造一種能讓新人類誕生其中的環境。他經常把這樣的新人類描述為「左巴佛陀」——像希臘的左巴般享受塵世歡愉,也像釋迦牟尼佛般寂靜不動。細細爬梳奧修作品的每個面向,他的視野及於亙古的東方智慧與先進的西方科技,兼容並蓄。

  奧修的革命性貢獻也為人所知—─在快速的當代社會中,藉由沉思冥想的方式成就心靈改造。他獨特的「動態靜心」是為身心靈累積壓力的初次解放所設

奧修看快樂

  生命最大的秘密—要永遠記住—就是生命是一份禮物。它不是你本來就應得的,不是你的權利。它是被賦予你的,不是你賺得的。一旦你了解這一點,許多事就清楚了。

  若生命是份禮物,那麼所有屬於生命的,都將是禮物。快樂、愛、靜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來自神聖與萬有的禮物。它絕不可能是你應得的,你也不能強迫存在讓你快樂、或是使你愛、使你靜心。這份努力乃屬於自我,這份努力創造出不幸,對你不利。這份努力已經毀滅了你—它有自殺性。

  美國憲法已賦予一道基本的權利—他們將之稱為基本的根本權利—即追求快樂的權利。追求快樂是不可能的,沒有人曾追求到它,你必須要等待它,何況它根本就不是一項權利。沒有法庭能夠強迫你快樂,或是強迫快樂和你在一起。沒有政府的暴行能夠讓你快樂,沒有外在的權力能讓你快樂。

  對,上帝是一個遊手好閒的人,他總是閒閒地站在附近某處,而你的追尋走得太遠了。回家吧!只要存在。別管什麼快樂不快樂的了,生命就像禮物一樣地存在,快樂也將像禮物一樣地存在—一份來自萬有的禮物,神聖的禮物。

奧修談分享

  印度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泰戈爾寫了一首小詩:你有什麼要給我?這首詩有一則小故事:

  有一次,挨家挨戶行乞之時,我突然間看到一輛閃閃發光的馬車向我駛來,隨後停了下來。我看到氣宇軒昂的車主走了下來,以搜尋的眼神對我微笑,便即刻想像著那未經索討的仁慈慷慨,肯定歸屬於我。一個乞丐在敘述這個故事。乞丐已經離開了家,突然間他看到一輛金馬車,王中之王下了車。乞丐一定感到非常興奮,他今天可能可以得到什麼。

  但使我沮喪不已的是,王中之王猛然伸手,問道:「你有什麼要給我?」噢,主啊,被困惑與猶豫拉扯的我,只獻給了你一顆麥穀,那晚我竟在毯子上找到了一棵金穀。我多麼遺憾未曾給你我所擁有的一切!

  這個乞丐熟悉的當然是接受,而非給予。他不曾給過什麼,他一直都乞討又乞討。因此當王中之王突然間向他伸手,說:「你有什麼要給我?」時,他困惑了、迷惘了、茫然了。他一定猶豫了。他一定找過了他的袋子。他原本可以給得更多,卻提不起勇氣。他只給了一粒麥穀,只因他無法拒絕。怎能拒絕王中之王呢?馬車離去時,他一定是已經回過神來了,路上只有煙塵而已。他那一天一定掛心袋裡少了一粒麥子,他一定念念不忘,像個傷口一樣。

  晚上他回家,將一日行乞所得全部丟在地上的時候,找到了一粒金穀。這下他了解了。然後他又哭又泣,可是太遲了,你到哪兒才能再次找到王中之王呢?現在他想要給出他所擁有的一切,現在他發現了其中的邏輯:你所給予的會成金,你持續囤積的會成塵。若你囤金,金就變成塵;若你給予塵,塵就變成金—這就是這則美麗掌故的訊息。而我完全同意。


奧修講死亡

  死亡不會用乞討的—它抓了就走,用搶的。它不問你是否允許,不會敲你的門說:「先生,我能進來嗎?」不會,它來了就來了。等你發覺,你已經不在了。等你能做些什麼的時候,一切都被奪走了。死亡將奪走一切。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