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涉人類心靈極致兩端的道與藝
本書作者林谷芳,六歲,即有感於死生。高一時見書中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無死,不如無生」,有省,遂習禪。
四十年間,於音樂,始終觀照道藝一體;在修行,則「出入禪、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後,方知自己是無可救藥的禪子」,遂對禪門不共,多所拈提。常以「禪為劍刃上事」砥礪學人,所作恰可治時人「以禪為生命妝點」之病。
《畫禪》一書,內容共分為五個章節,包括:「見地--生命的歸零」、「氣魄--直上孤峰的氣魄」、「破--抖落的暢快」、「行持--直契無別的世界」、「風光--即事而真的生涯」。
從「見地--生命的歸零」第一章開宗明義,作者即道出:
禪是什麼?
禪是生命的減法,且是徹底的減法,直說之,它就是生命的歸零。
既是歸零,一切都放下,禪其實也就不應該「是什麼」。
禪不是什麼,可就因這不是什麼,它卻又盡是什麼。
不是什麼,是他「只破不立」,盡是什麼,是它「觸目皆道」。
有一句話說,「無一物中無盡藏,有花有月有樓台」,指的正是這禪者的生命風光。
不是什麼又盡是什麼,不在玩文字遊戲。禪是佛教的一宗,釋尊菩提樹下的悟道,所証正是人人皆具的佛性。本自具足、不假他求,但世人卻頭上安頭、葛藤纏身。
所以說,修行或生命的超越,不在為學日益,而在為道日損。不心外求法,讓葛藤脫落,本心自然映現,眼前就是一片不為慣性思慮所縛的天地,正如鏡照萬物,胡來胡現,漢來漢現,你只須直心而為,便滿目青山。
的確,在渾濁如今世,慾望橫流,人們在心靈上如想追求一片祥和境地的禪意,談何容易,何況是尋求道與藝兼得?《畫禪》書中有極好的開示,全書共載有三十六篇文章,文圖相映,並舉出許多佳例,讀來悠然暢快,也有禪活潑無礙的一面,令人莞爾。
本書作者林谷芳,六歲,即有感於死生。高一時見書中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無死,不如無生」,有省,遂習禪。
四十年間,於音樂,始終觀照道藝一體;在修行,則「出入禪、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後,方知自己是無可救藥的禪子」,遂對禪門不共,多所拈提。常以「禪為劍刃上事」砥礪學人,所作恰可治時人「以禪為生命妝點」之病。
《畫禪》一書,內容共分為五個章節,包括:「見地--生命的歸零」、「氣魄--直上孤峰的氣魄」、「破--抖落的暢快」、「行持--直契無別的世界」、「風光--即事而真的生涯」。
從「見地--生命的歸零」第一章開宗明義,作者即道出:
禪是什麼?
禪是生命的減法,且是徹底的減法,直說之,它就是生命的歸零。
既是歸零,一切都放下,禪其實也就不應該「是什麼」。
禪不是什麼,可就因這不是什麼,它卻又盡是什麼。
不是什麼,是他「只破不立」,盡是什麼,是它「觸目皆道」。
有一句話說,「無一物中無盡藏,有花有月有樓台」,指的正是這禪者的生命風光。
不是什麼又盡是什麼,不在玩文字遊戲。禪是佛教的一宗,釋尊菩提樹下的悟道,所証正是人人皆具的佛性。本自具足、不假他求,但世人卻頭上安頭、葛藤纏身。
所以說,修行或生命的超越,不在為學日益,而在為道日損。不心外求法,讓葛藤脫落,本心自然映現,眼前就是一片不為慣性思慮所縛的天地,正如鏡照萬物,胡來胡現,漢來漢現,你只須直心而為,便滿目青山。
的確,在渾濁如今世,慾望橫流,人們在心靈上如想追求一片祥和境地的禪意,談何容易,何況是尋求道與藝兼得?《畫禪》書中有極好的開示,全書共載有三十六篇文章,文圖相映,並舉出許多佳例,讀來悠然暢快,也有禪活潑無礙的一面,令人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