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痛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也是生命中難以避免的苦。今年,台灣在歷經一場驚心動魄、前所未見的SARS風暴之後,人們面對病苦時的脆弱與茫然、怨懟與恐懼等各種情緒,都清晰而鮮明地呈現在每個人眼前與身邊;而步入後煞時代,正是我們重建心靈、找回平靜,認真思考自己與病苦的深切連結,謙虛學習從病苦中生成的智慧的時刻。
在本書中,陳琴富從佛理的角度探討病苦的成因與意義,指引我們認真思考自己與病苦的深切連結,而能在病痛中學習轉念,積極地看待人生、冷靜地與病共處,並進一步諦觀生死實相、體悟生命智慧,求得身心的安頓自在與究竟安樂。
修行在瘟疫蔓延時
瘟疫的蔓延,可以清楚體受到人們對於病苦的恐懼。瘟疫的形成當然有它的業因,個人會感染也有它的業緣。業是什麼?它又是如何與人們互結因果的呢?
面對生命中的煩惱
生命中有種種苦,生老病死苦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佛陀的應世不僅是為解決人生的生老病死苦,同時也為人們帶來究竟安樂的藥方。
病苦的旅程與轉化
生病的時候,我們絕少深觀病因,也不曾探究因為業染而遭致的病情。借用佛陀四聖諦「苦集滅道」的觀照,透過具足無限能量的心識,不但能療癒病苦,也可以轉化我們生命的路向。
面對病苦的方便法
面對病苦,我們要學習放鬆、學會懺悔,以排除積累在我們體內的毒素;也可以透過觀想、導引的方法向大自然接引氣機,更可以透過證悟者的悲心願力,增強我們的正面能量。
在病苦中生起智慧
有智慧的人不但能藉著病苦諦觀生死,更能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幫助別人。生活的目的因此開展,生命的價值也因此彰顯。
▼ 【陳琴富的修心語錄】
◎ 生理的病痛大多源自於心理的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則源自於我們的貪瞋痴習氣。在生病的時候,不要只是吃藥或是怨嘆,要先覺知苦因,了解其近因、遠因和業因,才能對症下藥。
◎ 有身體就有病症,有病症就有痛苦,它可以說是與有情眾生共生的。既然如此,就不能對它心存排斥,病徵是一個朋友,它預知你的身體狀況,讓你察覺後有彌補的機會。
◎ 有時候病苦反而是悟道的契機,如果在生病之後對生命覺得還有一番探討的價值,或是深覺過去的生活方式沒有意義,不妨重新開啟一條新的生命路向,走上探求生命真相的道路。
◎ 唯有將小愛化為大愛,才可能迅速轉化自身的痛苦;也只有用這種自他相換的同理心,才有可能體會生命的價值。在黑暗時期,我們只有以慈悲互相對待、互相幫助,災難才會快速遠離。
在本書中,陳琴富從佛理的角度探討病苦的成因與意義,指引我們認真思考自己與病苦的深切連結,而能在病痛中學習轉念,積極地看待人生、冷靜地與病共處,並進一步諦觀生死實相、體悟生命智慧,求得身心的安頓自在與究竟安樂。
修行在瘟疫蔓延時
瘟疫的蔓延,可以清楚體受到人們對於病苦的恐懼。瘟疫的形成當然有它的業因,個人會感染也有它的業緣。業是什麼?它又是如何與人們互結因果的呢?
面對生命中的煩惱
生命中有種種苦,生老病死苦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佛陀的應世不僅是為解決人生的生老病死苦,同時也為人們帶來究竟安樂的藥方。
病苦的旅程與轉化
生病的時候,我們絕少深觀病因,也不曾探究因為業染而遭致的病情。借用佛陀四聖諦「苦集滅道」的觀照,透過具足無限能量的心識,不但能療癒病苦,也可以轉化我們生命的路向。
面對病苦的方便法
面對病苦,我們要學習放鬆、學會懺悔,以排除積累在我們體內的毒素;也可以透過觀想、導引的方法向大自然接引氣機,更可以透過證悟者的悲心願力,增強我們的正面能量。
在病苦中生起智慧
有智慧的人不但能藉著病苦諦觀生死,更能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幫助別人。生活的目的因此開展,生命的價值也因此彰顯。
▼ 【陳琴富的修心語錄】
◎ 生理的病痛大多源自於心理的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則源自於我們的貪瞋痴習氣。在生病的時候,不要只是吃藥或是怨嘆,要先覺知苦因,了解其近因、遠因和業因,才能對症下藥。
◎ 有身體就有病症,有病症就有痛苦,它可以說是與有情眾生共生的。既然如此,就不能對它心存排斥,病徵是一個朋友,它預知你的身體狀況,讓你察覺後有彌補的機會。
◎ 有時候病苦反而是悟道的契機,如果在生病之後對生命覺得還有一番探討的價值,或是深覺過去的生活方式沒有意義,不妨重新開啟一條新的生命路向,走上探求生命真相的道路。
◎ 唯有將小愛化為大愛,才可能迅速轉化自身的痛苦;也只有用這種自他相換的同理心,才有可能體會生命的價值。在黑暗時期,我們只有以慈悲互相對待、互相幫助,災難才會快速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