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野馬遇見馴師 | 拾書所

當野馬遇見馴師

$ 250 元 原價 250
本書能喚醒你的心,生起對世界的慈悲與愛。幾個世紀以來,西藏佛教徒以書中五十九句口訣幫助禪修者憶持修心,在生活中實際地淨化我執,培養柔軟心和慈悲心。《修心七要》是印度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所傳的。因此,修心口訣也被稱為阿底峽口訣。阿底峽於公元九八一年出生於孟加拉的皇室,十餘歲即放棄皇宮的生活,到處修學佛法,之後到蘇門答臘,從他的主要上師金洲法稱那裡得到菩提心和修心的教授。

他一回到印度,就開始復興這些一度消失的教法,並在超戒寺佛教大學任教。有人請求他把修心的教法傳入西藏,於是他在西藏教了將近十三年,直到公元一○五四年左右去世為止。生前他將這些修行法要傳給西藏的心子仲敦巴,亦即西藏佛教噶當派的創始者。

一直以來,阿底峽口訣都沒有公開,只傳給入室弟子。第一位把口訣寫成文字的人,是噶當派的上師朗日塘巴。切喀瓦格西於《修心七要根本法本》中把口訣概述一番之後,口訣更廣為人知。切喀瓦格西在教授的過程中,碰到許多痲瘋病患者,教他們如何修心。據說有幾位病患因而治癒。因此,藏人有時把他的教法稱為「治痲瘋病的佛法」。當切喀瓦發現這些教法甚至利益到他那位放蕩不羈的兄弟時,更確定應該廣宏此教法。

因此,長久以來西藏佛教的主要教派都在修習阿底峽的修心教法。本書是禪修大師創巴仁波切在一九七九年的研修營講授的版本,他教導學生修行「施受法」,並鼓勵他們把施受法溶入每日靜修,也在下座後練習應用口訣,將修行落實在日常生活的起心動念之間。

創巴仁波切在和學生共處時,非常強調以不拘形式的修行開展正念和覺察。修持口訣就會了解,即使在日常生活的小動作中,也含有自我中心的習氣,影響人們所思所行。施受法直接淨化自我中心,並且練習「他重於己」的心法。從自己的好朋友開始,擴大到相識的人,甚至宿怨仇敵,我們擴大了慈悲的範疇,接納他人、利益他人。

本書中每句都有丘揚創巴仁波切的講釋,以智慧和慈悲來啟發世人—學會接納世界,也接納自己—把生活中的每一面向和修行結合,在覺悟道上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