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度亡經:中陰聞教大解脫 | 拾書所

藏密度亡經:中陰聞教大解脫

$ 221 元 原價 260
離苦得樂的殊勝智慧,丘揚創巴仁波切親授生死輪迴的導引口訣,
引領你在每個當下解脫煩惱,心無畏懼進入輕安自在的圓滿境界。


佛說世界虛妄不實,看穿虛妄方能證得空性智慧。常人都從顛倒、自我中心的觀點來經驗整個生命,所以無法知道世界的真實本性。丘揚創巴仁波切藉由本書為眾生揭示了「生固欣喜,死亦無懼」的殊勝智慧,生是階段,死不過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丘揚創巴仁波切充滿智慧的講釋,清楚簡潔地闡釋《藏密度亡經》所教導的生死學法門,引領人們在每個當下尋得解脫,尋得安度生命的明光之道。

本書不只引導臨終與已逝者,也引導生者——就是在每個當下,生死出現在每個人身上。度亡經中描述的細節,幾乎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碰到的,而不只是死後才出現的景象或幻覺。丘揚創巴仁波切對度亡經的講釋格外生活化,將生死學法門轉譯為人們容易認同的語言,讓芸芸眾生究竟佛法精微之處,領略生命的奧秘,進而獲得身心靈的平靜與安頓。

【內文精彩試閱】

提到《藏密度亡經》的主題,就似乎出現了根本上的問題。就神話學和亡者的傳說而言,若將《藏密度亡經》和《埃及度亡經》加以比較,就失掉了前者「生和死不斷地發生於此世」的要旨。我們也可以把這本書當成《西藏度生經》。本書不像一般人以為的,只是在講死亡一事,而是以全然不同的觀點來看待死亡。這是一本「虛空之書」。虛空包含生和死;虛空給了我們空間來行為、呼吸與行動;就是因為虛空,才有《藏密度亡經》的出現。

佛教進入西藏之前就已經存在的苯教,非常精確地指示如何處理死後留下的精神力量—死後留下的足跡或習氣。苯教和埃及傳統都在講如何和亡者的足跡溝通,而不是如何引導亡者的心識。但是我現在想傳達的基本原則有二:一是吾人可正可邪、可聖可凡;二是邁向正或邪的過程中,可能經驗到的各種景象。
「中陰」的意思是間隔,不只是死後與出生前的中間階段,也是活著時的中間階段。死亡,也發生在活著的時候。中陰經驗是我們基本心理結構的一部分,我們隨時都會經驗到各種中陰境界,在日常生活中顛倒妄想、猶豫不決。「中陰」,就像不能把握自己的立場,不太清楚我們要的是什麼,或者或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所以這本書不只引導臨終者與已逝者,也引導在生者;就在這個當下,生死不斷出現在每個人身上。

中陰經驗可以從我們經歷的六道輪回,也就是從我們的六種心理狀態來看待,也可以從接近我們的不同聖尊來看待,如同本書所說:頭七天出現寂靜尊,最後一七則出現忿怒尊;聖尊之中有五如來、嘿嚕嘎(herukas)與八方位寒林女噶烏利(gaurs,五如來的信差),祂們皆以各種恐怖或噁心的方式出現。這裏描述的細節,幾乎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碰到的,而不只是死後才出現的景象或幻覺。這些幾乎都是活生生的經驗;這就是我們要修行的地方。

換言之,整個教法是基於實修的角度,以另一種方式看待自己的心理圖像。沒有人救得了我們,一切都得靠自己,我們要為自己負責。上師或道友可以激發我們對自己負責,但是基本上他們不能讓我們開悟。

我們怎麼知道這些事真的會發生在臨終者身上?有人死後復活,訴說他們的經驗嗎?剛出生的人應該會記得死後未生前的情況,因為那些印象太鮮活了,但是長大時,我們受父母與社會的教導,而且把自己放在不同的思想架構中,使得原本深刻的印象逐漸消褪,只剩偶爾的驚鴻一瞥。即使如此,我們還是非常懷疑這種經驗,很怕失去活在這世界的依靠,以至於對任何不可思議的經驗都冷淡看待或完全不接受。把這個過程當成死時才會發生的情況,就會像在研究神話;我們需要實際經驗這個連續不斷的中陰過程。

身和心之間是有衝突的,而死和生的經驗是連續的。我們會經驗到法性中陰、明光、受生中陰,也會看到來世的父母或者出生的環境。我們還會看到忿怒尊與寂靜尊,而他們就在此刻不斷地出現。如果我們能以開放且實際的心胸來看待此事,那麼真正的死亡和中陰經驗,就不會只是個神話或是異常的驚嚇,因為我們已經下過功夫,熟悉整個過程了。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