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之道 | 拾書所

見之道

$ 297 元 原價 330
學佛為什麼要皈依?又為什麼要依止上師?與上師相應,為何是學佛最重要的基礎?
求法的精進心以什麼標準來衡量?是灌頂的次數、還是念誦經文的數量?
為什麼佛的戒律說,自殺者必會墮入三惡道,受無量苦?
為什麼佛教主張,抽菸的罪業遠勝於殺、盜、淫?
修學佛法者不可不知的重要觀念,本書一一釋疑。


無始以來,我們就時時離不開「我」字。「我」是蒙蔽智慧,導致我們飽嘗輪迴之苦的根源。可是誰又能放得下「我」?誰又知道放下「我」的必要性?又有誰能明瞭「我」的究竟內涵呢?

把身、口、意都供養上師,是放下「我」最善巧的方便。你若完全地把身、口、意供養上師,也就是你成就的時候。我們說把身、口、意供養上師是自己的發願,是一種努力的方向。當「我」的想法和上師的想法產生矛盾時,你就得提醒自己,「我」的意已經供養上師了,所以只能根據上師的想法去做,不能再根據自己的想法了。上師的想法,就是佛陀的想法。如果你能這樣努力,就可以慢慢戰勝無明和我執。

通往彼岸的路,上師已經幫我們搭好了最近的鐵索橋。而且他在前面引路,你不用再懷疑鐵索橋是否會斷,不必擔心會不小心掉下去。只要每走一步都依照上師的指導,你走的將是一條最快速、最穩當的路!
──摘自內文「如何相應自己的上師」

本書第一部分是根松仁波切的傳記。仁波切自幼即表現出過人的智力,雖然被認為是靈童,但因時空環境的阻礙,使得他在生活和就學上與一般人無異。但靈童的精神層次畢竟與凡人不同,逐漸顯露出來的智慧與慈悲心使他漸漸往修行之路前進,尋回他來到這世上的根。這段過程中有許多奇特的經歷和生命體驗,值得一讀。

第二部分是仁波切對弟子的開示。從聽法、皈依、發心、戒律、知見、次第、圓滿等不同的類別展開闡述,並以對上師的虔信為核心,詳述上師在成佛之道上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文中穿插弟子的提問,從這些精彩、豐富、深入的對答中,可以看到仁波切擅長以善巧、幽默、直接的方式,為弟子解答修習佛法上的疑惑。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