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建立 | 拾書所

地道建立

$ 315 元 原價 350

菩提路上的五道十地功德,如同無上珍寶
捧讀本論,跟著妙音笑大師按圖索驥
就像開啟了無限寶藏的房間
一覽天上天下眾多珍奇


地道,分別指大乘地、小乘地與五道之義。如同草木山林等一切動不動法皆是依於大地而生,世出世間無量功德亦皆從三乘所生,故稱為「地」;由於修行現觀即能開闢前往解脫果位之道,如同道路,故稱為「道」。

佛陀從最初發心,為救度一切有情而求取無上正等菩提,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成就佛果。成就正覺之後,為尋求獨自解脫的行者,演說了四諦等諸小乘的法門,為尋求無上佛果的行者,演說了大乘法門。

然而,行持大乘的行者,應以何為主要修持?中間又須經過何等位階,以致必須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大乘菩提果位?佛陀在《般若經》、《華嚴經》等大乘經中廣說十地的論述,令諸行者有所依歸。後世論師更以五道來總攝行者的修習次第。

然而,五道十地之內涵為何?印度論典中雖能見到五道的次第以及名稱──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也能略見五道的立名之義,以及諸道的修持內涵,但是對於諸道的界限,尤其是資糧道到加行道的細分界限,仍少見詳細的論述。

藏地論師在解釋《般若經》及《現觀莊嚴論》時,承繼了五道的論述,並且結合佛語、印度論著,深細推敲諸道界限,對五道的定義、界限作出嚴密的論述。一但確立了五道的界限,修道行者依此五道的論述,便能了知:修道進程雖然看似久遠,但是依著次第登進,其途徑非常明了,人人皆能拾級而上。

藏傳格魯派延續了印度那爛陀的絕學,開立了五部大論的學程,在量論前行三書結業以後,就準備學習《現觀莊嚴論》。此論架構宏大,是五大論的主體,因此在正學《現觀》之前,必須先學《地道》、《宗義》、《八事七十義》三書並背誦,這是格魯諸大寺的共同學程。

二世妙音笑・寶無畏王大師的知名著作《地道建立・三乘莊嚴論》,主要闡明五道十地之意,亦略攝三士道次第之大綱。透由此論,能令學人系統性了解各乘地道之差別與性相、支分,以及種種不同的斷證功德。

如果將修學菩提道上的五道十地等功德喻如珍寶,則此論就像是收藏百寶之室,若能登堂入內,大可一覽天上天下眾多珍奇。尤其書中完全依照二大車軌──龍樹、無著菩薩之論典,遠離一切臆造邪說,並詳盡探討宗喀巴大師父子三尊之意趣,故讀此書,彷彿諸大智者面授機宜,值得一切好學深思之士,精勤研習。

本書除《地道建立・三乘莊嚴論》外,同時收錄克主傑大師所著《地道建立・奪智者意》,並且隨附祥雄巴・法自在稱大師所記《般若波羅蜜多口訣現觀莊嚴論究竟見釋為應成之理・顯明要義月光》,三論合刊,併為一書。

本書特色

1.    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五大論譯叢‧現觀系列」第一部漢譯經典,是學習《現觀莊嚴論》之前行論著。

2.    收錄三本論著:二世妙音笑・寶無畏王大師所造《地道建立・三乘莊嚴論》,乃哲蚌寺果芒僧院、拉卜楞寺等大寺院之主要教材;克主傑大師所造《地道建立・奪智者意》以及祥雄巴・法自在稱大師《般若波羅蜜多口訣現觀莊嚴論究竟見釋為應成之理・顯明要義月光》。

3.    本書結構嚴密、條理清晰、釋述詳明,為公認之傑出論著。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