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為現年95歲的以馬內利修女,她是法國最受敬重的女性宗教領袖。出生於優渥的比利時家庭,以馬內利修女卻花了一生的時間服務窮人,跟不公義的世界對抗。
她在埃及貧民窟居住多年,終日與拾荒窮人、垃圾、家畜為伍,協助建設學校、診所、養老院;直到1993年以85歲高齡,被上級強迫「退休」回到法國。之後她仍精力旺盛四處奔走,支持在埃及、蘇丹、黎巴嫩、菲律賓等遍佈世界二十多國的貧民救助與建設工作。
以馬內利修女跟開羅窮人比鄰而居22年,回到富裕的歐洲,面對巨大的生命反差,使她對貧窮、富裕的關係有了深刻體會。本書描述了她三十多年來,在世界各地與窮人站在一起,那充滿喜樂、挫敗以及質疑的戰鬥旅程。她也發現,追尋物質慾望的本質,是一場巨大的幻影。
「這是一個令人百思不解的弔詭問題:住在開羅貧民窟的拾荒者,他們一無所有,卻總是笑容滿面;在我們富裕的歐洲,批評、責難則是司空見慣之事,我們甚至忘了最簡單的活著的喜悅。」難道說,貧窮可能也是一種富裕的泉源?富裕的貧窮,貧窮的富裕……
以馬內利修女透過本書為這個矛盾的論點提供意義,這項矛盾或許正隱藏著生命幸福的奧祕。
她在埃及貧民窟居住多年,終日與拾荒窮人、垃圾、家畜為伍,協助建設學校、診所、養老院;直到1993年以85歲高齡,被上級強迫「退休」回到法國。之後她仍精力旺盛四處奔走,支持在埃及、蘇丹、黎巴嫩、菲律賓等遍佈世界二十多國的貧民救助與建設工作。
以馬內利修女跟開羅窮人比鄰而居22年,回到富裕的歐洲,面對巨大的生命反差,使她對貧窮、富裕的關係有了深刻體會。本書描述了她三十多年來,在世界各地與窮人站在一起,那充滿喜樂、挫敗以及質疑的戰鬥旅程。她也發現,追尋物質慾望的本質,是一場巨大的幻影。
「這是一個令人百思不解的弔詭問題:住在開羅貧民窟的拾荒者,他們一無所有,卻總是笑容滿面;在我們富裕的歐洲,批評、責難則是司空見慣之事,我們甚至忘了最簡單的活著的喜悅。」難道說,貧窮可能也是一種富裕的泉源?富裕的貧窮,貧窮的富裕……
以馬內利修女透過本書為這個矛盾的論點提供意義,這項矛盾或許正隱藏著生命幸福的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