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之夢 | 拾書所

理性之夢

$ 320 元 原價 320
調和心和物的世界   西方思想將世界理解成二元,即心和物的世界。這種二元論,是對真實世界的割裂,也始終讓我們頭疼。我們能調和嗎? 大多數自然科學家認為,整個宇宙的運行都是根據人所能了解的自然律。從它的開始到結束,從最小的粒子到最大的星系,都按一定規則,沒有例外。地球上的生命被看成是複雜的化學反應:演化、分支之後,最後產生具有法律、宗教、文化的文明。我相信這種對自然世界的物質/化約主義(reductionalist-materialist)觀點,基本上是正確的。 另外一些人,則認為自然只是存在於心中的理念,所有我們對物質實體的思考都是超驗於這個實體的。按這種看法,藝術、宗教、哲學和科學形成一個不可見的意義世界,而它源於心的秩序。這些人的信念和前述「物世界」的信念一樣強,我也相信這種強調以心認物的「超驗觀」是正確的。 這兩種世界觀(自然的和超驗的)顯然有深層的衝突。似乎「心」是超驗於「自然」的。但是,按照自然科學,那個超驗的實驗本身必須要有物質基礎,那麼它必須遵守自然律。如何解決這個衝突,將是人類文明在未來數世紀的課題。 一個很誘人的化解方法是將這二元歸於其中一元,而號稱解決。  拈花後笑的佛陀 傳說中,當佛陀面臨類似的問題時拈花微笑。這顯示二元或非二元都無法解答。但是這種洞識,為我們提供了探尋的出發點,而不是終點。 最新發展的「複雜科學」便是踏出的第一步。 「複雜科學」是什麼呢? 科學早已探索了小宇宙和大宇宙,我們也大致清楚整個景觀。而尚未探討的處女地是「複雜性」。身體器官、腦、經濟、人口和演化系統、動物行為、大分子,這些都是複雜系統。這些系統之中,有些可以由電腦模擬計算,有些則除了自己本身之外,沒有任何東西能模擬它。科學家正以跨學科的方式來迎接「複雜性」的挑戰。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發現可以從簡單的規則產生複雜系統。 例如有一種在電腦螢幕上的遊戲叫「格狀自動機」,螢幕上的點只是按簡單規則去演化排列,卻能產生很複雜的行為。換個突度看,宇宙中由原子排列成的三維空間格狀自動機,也已經演化生命和文化。這所有的一切都可看成簡單元件所演化出來的複雜系統。 本書第一部分描述的是這個複雜科學的一些主題,包括:生物組織原理的重要性、以計算法來看數學及物理過程、平行計算網路以及非線性動力學的重要性、對混沌的了解、實驗數學、神經網路和平行分配處理。 沒有人能預測複雜科學終將朝哪一個方向發展,但它預示科學的新綜合體很可能改變我們的物質世界觀。  新的世界觀 近三世紀以來興起的現代科學研究工具,像顯微鏡、望遠鏡都是解析性的,它促進了化約式的科學觀。按此觀點,處理最小物質的物理學是最基礎的學科。由物理原理可以導出化學定律,然後是生物學,依此建立階梯。這種自然觀並沒有錯,但它的確深受當時的工業和技術影響。 具有處理大量數據、資料能力以及模擬真實世界的電腦,提供了另一個觀察自然的窗口。正由於電腦所產生的知識與傳統工具不同,我們可能開始看到不同的東西,它提供了對真實不同的視角。我將描述一些電腦上的應用情形:模擬智慧、模擬分子的行為、建構真實生命與人工生命的模型、決定性混沌的發現、非線性系統、模擬演化、神經網路、波茲曼機器、實驗數學等等。這些應用所發展出來的技術將在商業界、財經界、法律界和軍事上有巨大影響,世界將隨之改變。 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電腦不但創造出努力追求知識並且溶入社會的新人類,也讓人對知識有了新的想法。電腦轉變了科學,也帶來了新的世界觀。 本書第二部分討論「複雜科學」對科學哲學的影響。科學哲學前途堪虞,許多哲學家都認為它日薄西山,因而棄之不顧。過去,哲學是神學的婢女,在本世紀則為科學的娼妓,最後它差不多成為棄婦。像我這樣的科學家通常是反哲學的,拒斥讓哲學家解釋科學。但是過去並非如此。 幾十年以前,很多科學家,尤其是物理學家,經常討論科學哲學;時下的趨勢則由思想轉向行動。科學家從事的本行之外的活動,較傾向道德問題而少涉及哲學。他們參與的活動包括環境、戰爭與和平以及人權。所以現在由我這麼一個「反哲學者」撰寫有關科學哲學的文章,是需要一番解釋的。  讓科學哲學與科學再度整合 對科學活動的思考已經壁壘分明,一種是哲學的,另一種是經驗實證的。科學哲學和科學的分裂始於兩百年前的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德國哲學家),並且延續至今。我相信由於新的複雜科學,這個分野在未來會比較不明顯。我欣然迎接這項發展。尤其是在認知科學 (cognitive science)方面,哲學家和科學家也許要重新攜手合作。也許,科學哲學並非日暮途窮,而是要再度與科學整合,恢復到康德之前與科學的情況。 我不是哲學家,本書所提及的也算不上是哲學,因為其中的論證並不嚴密,我只是試著呈現「複雜性研究」帶給科學的新展望。我利用傳統哲學上的主題來討論物質實在的性質、認知的問題、心物問題、科學研究的特性、數學的性質、儀器在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等。 由於我身為物理學家,諸般觀點頗受訓練所左右。但是複雜科學的一些最令人興奮的發展是在社會、經濟及心理行為方面。有趣的是,這個新科學的跨學門性質將超越傳統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鴻溝。有些人對此樂見其成,有些人則嗤之以鼻。  在我科學思考中重複出現的主題是「選擇系統」的想法。它是將達爾文——華萊士的天擇想法,用到廣義的模式認知系統上。經驗科學是一種選擇系統,它選的不是物種,而是有關自然的理論。經驗科學可視為找尋宇宙不變律的選擇系統。這樣的概念在生物學上已經普遍應用;但它對社會科學和心理學的衝擊才剛開始——孕育的時間很久,但是產生的改變既深且巨,很多較傳統的科學家仍將抗拒它的來臨。  未來的第一線曙光 我想,心物二元論的問題,最後不是解決而是消失於無形。以前認為很基本的問題就曾消失過:幾世紀以前,自然哲學家曾爭辯「實質」和「外觀」的區分,後來經驗科學成熟後,這區分就消失了。同樣地,「心」與「物」的涇渭分明也會隨著複雜科學的興起而消弭。當我們透過神經科學、認知科學、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