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學
雲、太陽、驟雨及晴時多雲的畫面相繼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並伴隨著氣象播報員的手勢及解說。然而,他們是從何處獲得這些資料的呢?何種依據使他們播報得更準確,更恰當地說:下雨,還是不下雨?
從風神到安德魯氣旋,從射向雲的箭至數位計算、衛星及混沌理論,何內.夏布德邀我們同赴變化萬千的天氣劇場。他縱橫歷史,敘述人類尋找理解及主導四序的奮鬥過程,也就是氣象學及大氣科學如何產生與進行。
諸如「一雷破九颱」的台語氣象俗諺不勝枚舉,可知在歐美,這類的氣象諺語也十分普遍,甚至還行之久遠,歷久彌新,像「聖誕節天暖,復活節天就冷」或「月暈而雨」等。
氣象俗諺靠的是人對天氣觀察的經驗累積,然而今日氣象報告的精準度,卻是科學不斷演進發展的結晶。從風神至安德魯氣旋,從射向雲的箭至數位計算、衛星及混沌理論,不可否認的,天氣不僅是人類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許多氣象學知識也變為生活中必備的常識,難怪近兩年的「聖嬰」與「反聖嬰」現象,許多人都能侃侃而談出一篇道理。
因此,雲、太陽、驟雨、晴時多雲偶陣雨等現象的背後到底藏著多少玄機?人們對天氣的關心還只是局限在「今天下雨或不下雨」嗎?本書原著作者何內.夏布德為法國氣象局工程師,也主持電台氣象節目及撰述氣象相關書籍,經由他簡潔生動的文字,讓我們同窺天地四序的之奧妙,遨遊天地之間。
由於不斷地描述著地球表面眾多的大氣現象,氣象學家了解到大氣是一個完全不可分離的整體。既然雲及雨傲慢地無視於疆界的存在,氣象學家們於是決定不分洲界,聯合起來。為了能交換他們所觀測的全部資料。他們約定以格林威治時間為基準,同時進行工作,並製定五大洲通用的氣象密碼作為國際語言。在法國、阿根廷、摩洛哥、柏林、加拿大、英國或香港、中非共和國及牙買加,10000位觀察者同時進行相同的觀測方法,相互交換並互用所得的結果。在此同時,5個同步衛星正毫不鬆懈地進行輻射的測量工作。並將所得的影像傳回地球。
作者簡介
Rene Chaboud
法國氣象局工程師,自1977年起在法國電台負責氣象節目。1987年,他與傑克.凱斯萊爾(Jacques Kessler)共同製作法國新聞廣播電台《氣象之聲》節目。並於1980年起,他加入里昂地區氣象中心的工作。他在氣象方面的文章及著作很多,於1993年出版的有:《氣象》、《天氣的問題》等,都由Nathan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