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滅絕:尋找一個消失的年代 | 拾書所

大滅絕:尋找一個消失的年代

$ 280 元 原價 280
大滅絕 「恐龍」這是一種從小在我們心中就很特別的動物,因為我們都只能在書上得來,猶如傳說一般,這本書「大滅絕」是一本可以滿足童年世界中所有幻想又有許多不知道的資料! 六千五百萬年前,恐龍滅絕了!自小我們就相信這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結果;有誰敢向達爾文的演化論挑戰?但華裔地質學家許靖華院士大膽指出:「根本沒有生存競爭這事,更沒有保存優秀物種的天擇!」 許院士獲得相當於地質界諾貝爾獎的烏拉斯坦獎,素負國際聲望。在《大滅絕》這書中,許院士把追查「謀殺恐龍的兇手」的過程,寫成偵探故事,引領讀者一步步探究到底是生存競爭,還是天災意外造成恐龍絕種。許院士更希望讀者思考:一定是適者生存嗎?人類信仰「物競天擇」理論的同時,還付出了什麼代價?  作者想把這本書寫成追查「謀殺」恐龍以及大規模滅絕原因的偵探故事。透過現代地質化學紀錄,遠古化石閱讀起來就像是一冊史書。曾經發生過一場宇宙飛來橫禍,彗星撞擊後,生物幾乎無一倖免;生存下來的是幸運兒而非適者。看到這項反達爾文主義的科學結論,我不禁懷疑達爾文學說在科學上的根據,開始去探討他的結論是否可信。  正如聖經所載,捷足未必先登,強者未必得勝,反而是謙遜者得到世界。地球的生命歷史上根本沒有生存競爭這回事,更沒有保存優秀種族的天擇。這就是今日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研究後得到的合乎邏輯的解釋。那麼達爾文何以作出不同結論?我終於購買了一冊《物種原始》,驚訝的發現達爾文基本上沒有支持自己結論的科學證據。他自稱從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得到靈感。其實我們如今愈深究生命歷史的紀錄資料,適者生存並非自然律的事實就愈明顯,它只是英帝國的邪惡政治哲學。愈鑽研史料,就愈發現達爾文主義主張的天擇並非科學,而是宗教信仰。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