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成語背後的動物故事
成語動物學一鳥獸篇
成語動物學
蟲魚傳說動物篇
在《成語動物學》中,朱耀沂教授跳脫了以往成語釋義的窠臼,從科學的觀點提出了新的問題或看法,再結合許多有關動物形態、生理、行為、生活史的發現與分析,進而提出新解,並且適時地引出許多保育的理念。每則成語不過一千餘字,從引言、提問、分析到總結一氣喝成;引述的動物資料豐富多樣,分析的條理清楚易懂,而且文字生動有趣,讓人忍不住循著每則成語一路看下去,為精彩的內容拍手叫好。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李玲玲
中國文化中,成語是前人經驗智慧的積累,它讓語文的傳達得以言簡意賅。不只如此,每個成語背後往往還有一個精彩故事,或是一則寓言,一個啟示。
透過動物成語,也能發現古人對自然界的有趣觀察,他們經常利用觀察結果,以鳥獸蟲魚的型態與習性,來比擬、批評或諷喻時人時事。然而,在科學並不發達的從前,古人的觀察正確度如何呢?
以現今的動物學觀點,來檢驗動物成語所描述的正確性,是非常有趣的課題。例如《慈烏反哺》這則成語,是說烏鴉孝慈,會反哺母鴉。雖然其義在勉人孝順,但烏鴉真的會反哺嗎?站在現今動物學觀點,答案是否定的。然而古人為何觀察到《慈烏反哺》的現象呢?本書作者朱耀沂教授除了提出否定,也做了假設,或許確實有人在野外看過小鳥餵哺大鳥的孝親圖,但主角決不是烏鴉,作者甚至揣測,古人所見可能是被托卵的鶯科鳥類在餵食杜鵑科鳥類的超級大寶寶。
又如我們常指人云亦云、缺乏主見的人是《鸚鵡學舌》,但一些長期研究鸚鵡認知的科學家卻相信,鸚鵡能夠有意識地使用人類的發音與人交流。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派博格教授,自一九七七年起,訓練一隻灰鸚鵡三十年,牠已能掌握豐富的辭彙,能辨認五十種物品、七種顏色、五種形狀、七種材質,識別數目的多少,還懂得幾個動詞,能將動詞與不同的物體組合起來!
作者朱耀沂教授,既是著名的昆蟲學者,對於各類知識,也是博學多聞,例如在《貓鼠同眠》的成語中指出,貓是較晚被馴養的家畜,中國的家貓則是在唐朝隨佛經來到中土,目的是為了守護經典免遭鼠害,可惜這番貢獻卻也無緣在西遊記中掙得一角。
在《殺雞取卵》這樣平凡而容易理解的成語中,朱老師也能將想像力拉到鮭魚的世界,在鮭魚迴游產卵的地區,為了保育鮭魚資源,人們會將溯流而上的鮭魚捉來,擠出雌魚肚中卵,再擠出雄魚的精液,撒在卵上,讓它受精,孵化後飼養一段時間,再釋放回河裡。這種採卵方法,可說與「殺雞取卵」沒有兩樣,意義卻大相逕庭。雖然少有人《殺雞取卵》,但殺魚取卵的人卻不少,除了上述的鮭魚,台灣秋冬盛產的烏魚子、俄羅斯的鱘魚魚子醬,都是殺魚取卵的著名例子。
雖然《兩虎相鬥》這種場面想來慘不忍睹,其實在同種類的野生動物中這種情形通常很少發生。兩敗俱傷對雙方都沒好處,因此,自認不是對手的一方,往往會識相地離去。換句話說,「兩虎相鬥」通常只是試探性的比劃,甚少拼個你死我活。然而,當獅子遇上老虎又如何呢?兩者的戰鬥力指數誰強?在這單元中,朱老師也有詳盡的解說。
《囊螢照書》說的是車胤苦讀的故事,朱老師則很認真地計算需要多少隻螢火蟲才能閱讀,在車胤家鄉福建,有什麼種類的螢火蟲光度夠大又不太閃爍。然而,就算辛苦捕來數量足夠的螢火蟲,也不論可養活多久,在當時沒有玻璃、塑膠的年代,以車胤的貧窮程度,應該也買不起高級的絲綢薄紗,只能用透明度較差的棉麻布類,可想而知,《囊螢照書》是個非常缺乏效率的苦讀方式。
在檢視古人留下的動物成語的正確性中,朱老師同時帶領讀者,乘著成語的翅膀,遨遊繽紛的自然世界,並不斷假設、引申、舉例,每一個舉例又都是一個有趣的生態小知識。不過在諸如《漏網之魚》之類的成語中,朱老師也以現代保育觀念,強調留下漏網之魚的重要性,他舉例說:一條雌鮪魚產卵數多達千萬,能夠發育成熟的卻不到十隻,何時捕捉最有經濟效率?是等到成魚體重達一百公斤?或者以量取勝,長到五十公斤就可以?鮪魚類的稚魚幾乎沒有商品價值,但長大到一百公斤時,每公斤卻值上千元,顯然等牠長大後再捕才划算。那麼捕魚時,是不是也該用《漏魚之網》呢!
【兩書特色】
1. 由台大朱耀沂教授導覽成語動物園,廣博精深,趣味橫生!
2. 以現代動物學觀點,解說分析並評論成語的生態意義。
3. 藉由成語,認識古今中外的動物觀與自然生態,並建立正確的生態保育觀念。
4. 每則動物成語,注明出處,解釋內涵,並引述歷史故事或經典文句,考究嚴謹。
5. 兩冊共收錄207則動物成語,涵蓋蟲魚鳥獸和傳說動物,可說是以成語為貫串主軸的動物學百科。
成語動物學一鳥獸篇
成語動物學
蟲魚傳說動物篇
在《成語動物學》中,朱耀沂教授跳脫了以往成語釋義的窠臼,從科學的觀點提出了新的問題或看法,再結合許多有關動物形態、生理、行為、生活史的發現與分析,進而提出新解,並且適時地引出許多保育的理念。每則成語不過一千餘字,從引言、提問、分析到總結一氣喝成;引述的動物資料豐富多樣,分析的條理清楚易懂,而且文字生動有趣,讓人忍不住循著每則成語一路看下去,為精彩的內容拍手叫好。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李玲玲
中國文化中,成語是前人經驗智慧的積累,它讓語文的傳達得以言簡意賅。不只如此,每個成語背後往往還有一個精彩故事,或是一則寓言,一個啟示。
透過動物成語,也能發現古人對自然界的有趣觀察,他們經常利用觀察結果,以鳥獸蟲魚的型態與習性,來比擬、批評或諷喻時人時事。然而,在科學並不發達的從前,古人的觀察正確度如何呢?
以現今的動物學觀點,來檢驗動物成語所描述的正確性,是非常有趣的課題。例如《慈烏反哺》這則成語,是說烏鴉孝慈,會反哺母鴉。雖然其義在勉人孝順,但烏鴉真的會反哺嗎?站在現今動物學觀點,答案是否定的。然而古人為何觀察到《慈烏反哺》的現象呢?本書作者朱耀沂教授除了提出否定,也做了假設,或許確實有人在野外看過小鳥餵哺大鳥的孝親圖,但主角決不是烏鴉,作者甚至揣測,古人所見可能是被托卵的鶯科鳥類在餵食杜鵑科鳥類的超級大寶寶。
又如我們常指人云亦云、缺乏主見的人是《鸚鵡學舌》,但一些長期研究鸚鵡認知的科學家卻相信,鸚鵡能夠有意識地使用人類的發音與人交流。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派博格教授,自一九七七年起,訓練一隻灰鸚鵡三十年,牠已能掌握豐富的辭彙,能辨認五十種物品、七種顏色、五種形狀、七種材質,識別數目的多少,還懂得幾個動詞,能將動詞與不同的物體組合起來!
作者朱耀沂教授,既是著名的昆蟲學者,對於各類知識,也是博學多聞,例如在《貓鼠同眠》的成語中指出,貓是較晚被馴養的家畜,中國的家貓則是在唐朝隨佛經來到中土,目的是為了守護經典免遭鼠害,可惜這番貢獻卻也無緣在西遊記中掙得一角。
在《殺雞取卵》這樣平凡而容易理解的成語中,朱老師也能將想像力拉到鮭魚的世界,在鮭魚迴游產卵的地區,為了保育鮭魚資源,人們會將溯流而上的鮭魚捉來,擠出雌魚肚中卵,再擠出雄魚的精液,撒在卵上,讓它受精,孵化後飼養一段時間,再釋放回河裡。這種採卵方法,可說與「殺雞取卵」沒有兩樣,意義卻大相逕庭。雖然少有人《殺雞取卵》,但殺魚取卵的人卻不少,除了上述的鮭魚,台灣秋冬盛產的烏魚子、俄羅斯的鱘魚魚子醬,都是殺魚取卵的著名例子。
雖然《兩虎相鬥》這種場面想來慘不忍睹,其實在同種類的野生動物中這種情形通常很少發生。兩敗俱傷對雙方都沒好處,因此,自認不是對手的一方,往往會識相地離去。換句話說,「兩虎相鬥」通常只是試探性的比劃,甚少拼個你死我活。然而,當獅子遇上老虎又如何呢?兩者的戰鬥力指數誰強?在這單元中,朱老師也有詳盡的解說。
《囊螢照書》說的是車胤苦讀的故事,朱老師則很認真地計算需要多少隻螢火蟲才能閱讀,在車胤家鄉福建,有什麼種類的螢火蟲光度夠大又不太閃爍。然而,就算辛苦捕來數量足夠的螢火蟲,也不論可養活多久,在當時沒有玻璃、塑膠的年代,以車胤的貧窮程度,應該也買不起高級的絲綢薄紗,只能用透明度較差的棉麻布類,可想而知,《囊螢照書》是個非常缺乏效率的苦讀方式。
在檢視古人留下的動物成語的正確性中,朱老師同時帶領讀者,乘著成語的翅膀,遨遊繽紛的自然世界,並不斷假設、引申、舉例,每一個舉例又都是一個有趣的生態小知識。不過在諸如《漏網之魚》之類的成語中,朱老師也以現代保育觀念,強調留下漏網之魚的重要性,他舉例說:一條雌鮪魚產卵數多達千萬,能夠發育成熟的卻不到十隻,何時捕捉最有經濟效率?是等到成魚體重達一百公斤?或者以量取勝,長到五十公斤就可以?鮪魚類的稚魚幾乎沒有商品價值,但長大到一百公斤時,每公斤卻值上千元,顯然等牠長大後再捕才划算。那麼捕魚時,是不是也該用《漏魚之網》呢!
【兩書特色】
1. 由台大朱耀沂教授導覽成語動物園,廣博精深,趣味橫生!
2. 以現代動物學觀點,解說分析並評論成語的生態意義。
3. 藉由成語,認識古今中外的動物觀與自然生態,並建立正確的生態保育觀念。
4. 每則動物成語,注明出處,解釋內涵,並引述歷史故事或經典文句,考究嚴謹。
5. 兩冊共收錄207則動物成語,涵蓋蟲魚鳥獸和傳說動物,可說是以成語為貫串主軸的動物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