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腦 | 拾書所

欲望腦

$ 290 元 原價 290
當不同的欲望發生衝突時,會有什麼結果?
還有,人究竟要如何與自己的欲望相處,才能活得好?
面對現在的社會,作者茂木想做的是:重新思考「欲望」這個問題。


要瞭解人生,關鍵就在於如何看待人類的存在。不論是從「達爾文主義社會制度」、「新自由主義」或晚近重視的「持續的可能性」、「多樣化」思潮等角度切入,最後要問的還是:人類的本性是什麼?人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自己一個人絕對無法生存。難怪最近的腦科學研究中,有關人類利他行為的研究案例特別多。這些研究的目的無非是想瞭解,如何掌握自己與他人相處時不斷變動的心。

當我們看穿自己心中已成形的欲望時,我想我們會實際體會到「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的痛苦與喜悅,此時,眼光開始變得犀利,逐漸能看到事實的真相,如果說人的行為由欲望決定,那麼藉研究,至少可以更確實地瞭解欲望的本質。

人皆因欲望的刺激而展開行動,存活在世上。社會就像鏡子般,反射出人類愈來愈多的慾望。

當我們思考慾望應有的分寸,就會了解要在「利己」與「利他」之間取得平衡有多困難。

並非利他就一定都是好的,乍一聽見「為了他人盡心盡力」或許會覺得是好美的辭句,但一不小心,也可能與道德風險連結在一起。我們雖在社會中工作、生活,但如果自己不抓緊方位和座標,則可能被潮流沖走,有時在社會中,勇於表現自己的價值觀和願望,也會為社會帶來更好的結果。

這就像運用私人的美學意識、價值觀從事創作,將成果與社會全體分享,其中就會呈現「利己」與「利他」的美麗交會。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創造力只存在於個人之中」,也有人能將潛藏在自己這個小宇宙中的東西,貢獻出來讓全世界分享。

因此,我們就在自己與面對他人的緊張關係中,掌握慾望的分寸,就像戀愛的時候,我們也只能在維持生命的平衡中,摸索自己的生存之道而已。例如,從上帝的角度看我們的行為,可能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無止境的運動,但是,就在這種無止境的希望與悔恨的螺旋中,我們也只能一直轉著圓圈。這就是人生,人生就浮沉在所謂的「機運之海」中。

有關慾望的種種思考,最後都與人類的本性密不可分。本書作者引用具體的實例,柔軟地提出果決的結論。

本書原在集英社的青春雜誌《青春與讀書》連載的二十四篇「欲望腦」,經添加、潤筆與修正後成形。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