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壯陽史:從情慾詮釋到藥品文化,近代中西醫學的滋補之道 | 拾書所

華人壯陽史:從情慾詮釋到藥品文化,近代中西醫學的滋補之道

$ 435 元 原價 550

第一本以華人為主體的感覺史專書
★ 強精固本,滋補升級 ★

新版增加:戰後臺灣的壯陽藥發展史

西方妙藥大舉入侵,枯幹逢春,不可能這麼有效吧!
鱸鰻、蛇肉、鹿茸、雞佛,全都給我來一點!
阿公80老風流,就靠一針賀爾蒙?
為性事所苦的人們,何時才願意求診醫生?

威而鋼問世前的中西藥百花齊放期

虛弱年代的強身之道、充血之愛

從華人最害羞的軟肋切入,以醫療史的人文視野,
上承明清時期的補養觀,下探民國至戰後的性與身體,
翻新詮釋近代華人社會的壓抑情慾、藥品文化。


◆ 本書採用文化史與日常生活史的研究視角,作者利用從醫學典籍至醫藥廣告圖像等性質不一的材料,細緻地勾勒出新式情感成形、知識系統變遷,乃至對國族想像改變的歷程。

◆ 迄今有關神經衰弱、遺精與情慾的歷史與文學研究數量不少,本書的貢獻與特色在於,這是學界首次對相關現象進行系統性探討,是一部能結合日常生活史、中醫社會文化史及醫學思想史的研究。

◆ 新版內容大幅拓展時間與空間,增補近百頁篇幅,延續論述戰後臺灣的藥品史及日常生活史,以荷爾蒙藥品為主,兼論提神飲料和民間的各種壯陽法,來補充過去我們所不知道的一頁歷史,並囊括更多地域與人群的共通感受。

「我因久患手淫,每星期至少二、三次,無法戒止,心思女人必洩精」;「初中之時誤犯手淫,以致腦神經衰弱,頭暈多雜念,易感冒、心驚、記憶力減退、容易疲勞,況且小便要結束前身體都會抖一下」;手淫多年,生殖器還會「垂頭喪氣,進不了玉門關」、「小弟弟不中用」,徒然有人的形體而如同廢物,真是「嗚呼痛哉」!────您,也有這樣的煩惱嗎?

華人特別重視「補養」,簡言之就是怕「虛」,因為虛弱會導致相當多的疾病,也跟「禁慾/縱慾」的論述流動有密切關係。這種身體觀伴隨二十世紀以降西方醫學的傳入,有了新的轉型,過去的補養概念在中西醫學之間激盪出更多火花。本書關注醫療、身體觀和藥品的歷史對話,分析民國至戰後民眾對身體內在虛弱的恐懼,與外在行為之間的連結。

以虛弱、慾望、疾病和藥品為核心,作者皮國立教授爬梳醫學典籍至廣告圖像等各式材料,探討性與身體的關係;此外更點出近代社會、文化之時代特性與風尚,細緻地勾勒出一段新式情感成形、知識系統變遷,乃至國族、社會、文化想像改變的歷程。

好評推薦

◎專文推薦
王文基/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特聘教授

◎學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林文源/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招名威/毒理專家
祝平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張永賢/中國醫藥大學榮譽教授、漢德現代中醫診所醫師
張哲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許宏彬/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郭忠豪/臺北醫學大學人社院助理教授
陳元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陳光偉/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 
陳秀芬/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
陳麒方/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
焦 桐/飲食文化專家
曾齡儀/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雷祥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瞿瑞瑩/馬偕紀念醫院中醫主治醫師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