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黃帝內經(上):素問篇 | 拾書所

白話黃帝內經(上):素問篇

$ 298 元 原價 350

  本書由中醫藥大學長期從事內經教學和古籍研究的專家編寫,共收載中醫學經典名著《黃帝內經》的《素問》原文81篇。對每篇原文均有通俗譯文,雅俗兼顧,直譯與意譯並用。作者還就《黃帝內經》的成書時代、作者、書名由來等作了簡要說明。本書原文經典,語意準確,便於讀者對古典名著的學習、理解和臨床應用,適合臨床醫師、中醫院校師生、內經研究工作者和新有中醫藥求學者閱讀參考。

編寫說明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也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最完整的醫學巨著。它全面闡述了中醫學的學術思想和理論原則,是中醫理論的奠基石,也就是說,只有《黃帝內經》問世以來,中醫理論才算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這些理論,不僅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偉大成就,為保證人民健康,繁衍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奠定了中醫學的發展基礎。中醫學發展史上許多著名醫學家和醫學流派,可以說都是在《內經》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例如,被尊為臨床醫學始祖的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一書,除緊密聯繫實踐,博采眾方之外,在理論上則是「勤求古訓」,「撰用素問、九卷」所取得的成就。又如明代王仲光問醫道于戴元禮,戴囑其「熟讀素問耳」。3年後複與戴論道,戴大驚,認為「已勝於己」。這兩個例子,足以說明歷代學有成就的醫家,都是以《內經》的理論為基礎的。

  當代有名望的已故老中醫任應秋認為,中醫學現存的古典文獻中可以稱經的,僅有《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方論》、《中藏經》、《脈經》、《黃帝針灸甲乙經》和《黃帝內經太素》9種,其中,除《神農本草經》之外,其餘幾種都是研究和發揮《黃帝內經》的結晶,由此便可以看出《黃帝內經》的重要性了。

  歷代不少史學家和醫學家們對《內經》編纂成書的時代進行了考證,一般認為當在先秦戰國,但也有認為是西漢時代的作品。

  本書的作者,書名冠以「黃帝」。關於黃帝,許多舊史學家,都把他說成是古代的一個帝王,例如《辭海》說:「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號軒轅氏,有熊氏。少典之子。」實際上,黃帝並非一個人名,而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的一個氏族。

  因為黃帝氏族的文化對漢族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歷代人們都以自己是黃帝子孫為榮,而且為了追本溯源,也常把一切文物制度,都溯源到黃帝,託名為黃帝的創造,敬奉黃帝為自己的始祖。因此,當時的學者將「內經」冠以「黃帝」,即成一名為《黃帝內經》,當時書名黃帝,僅是託名而已。

  在古典醫學著作中,以「經」為書名的除《內經》外,尚有《難經》、《本草經》、《中藏經》等。古人往往把一些具有一定法則,必須遵從、學習和掌握的重要典籍稱為經。

本書特色

  世界公認全球五大中醫藥大學 知名醫學科普作家全新白話釋義

  成都中醫藥大學 馬烈光 教授
  北京中醫藥大學 張湖德 教授
  黃帝內經古籍研究專家 童宣文

  一本欲修身養性、養生保健或學醫診病者不得不讀的著作。

  乾隆皇帝長壽的秘訣之一:一日以早午餐兩餐為正餐,午餐後不吃肉、飯、菜,僅吃少量茶點。與《黃帝內經–素問篇》提到:『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不謀而合。符合古人所說的:『過午不食,以避死氣』,乃因中午過後,陽氣虛弱而不易消化。

  家庭常備的中醫養生保健經典,全書以白話分段註解,使讀者能輕鬆的閱讀前人累積下來的醫學智慧!

  黃帝內經包括素問81篇和靈樞81篇,各9卷。分別從陰陽五行、天人相應、五運六氣、臟腑經絡、病機辨別、診治法則、針灸等方面,結合當時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成就,集合先人的經驗,作出了比較系統的理論概括。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