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裡的歷史學家:我經歷的瘋狂歲月,以及時代如何安置我們的瘋狂 | 拾書所

精神病院裡的歷史學家:我經歷的瘋狂歲月,以及時代如何安置我們的瘋狂

$ 360 元 原價 400

老精神病院是監禁,也是庇護,
從進步到沉淪,直至毀棄關閉。
我們的瘋狂,能否找到安全的避風港?


超越個人經驗的回憶錄
精神醫學史的回顧與省思

芭芭拉‧泰勒是前景看好的歷史學家,卻面臨嚴重精神問題,憂鬱焦慮、恐慌、酗酒、徹底崩潰。她求助於精神分析,並自願入住芙萊恩精神病院,開啟了旅居精神病世界的歲月,也同時親身見證了精神醫療體系的改革。

芙萊恩原名考尼哈奇,一八五一年創立之初為全歐洲規模最大、觀念最進步的精神病院。其創立的宗旨在於以工作代替管束,透過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成為十九世紀精神病院的楷模典範。然而短短數十年間,該院迅速沉淪,時有疏失虐待的醜聞,加之社區照護革命興起,強調去機構化的精神醫療改革,芙萊恩閉院在即,病友皆人心惶惶,不知下一步該往何處。

芭芭拉在本書誠實坦露病中各種脫序與狂想,描述在精神病院中的低調求生方式,以及數度出入芙萊恩,與病患所建立的友誼,在邁向康復的歷程,友情的恩惠戰勝了瘋狂。她以老式精神病院制度之死為背景,回顧精神醫療體系如何馴服瘋狂的心靈,而精神分析又如何釋放靈魂的活力。這不僅是個人的瘋狂歲月回憶錄,更是對精神疾病的歷史沉思。

專文導讀

王文基(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