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孩子,會走路前都在做什麼?從出生第一天就開始教,腦科學權威的「五階段強腦育兒法」,在學會走路前 | 拾書所

聰明的孩子,會走路前都在做什麼?從出生第一天就開始教,腦科學權威的「五階段強腦育兒法」,在學會走路前

$ 140 元 原價 280

腦科學博士從歲開始的育兒聖經
帶出會唸書、有創意又堅強的孩子
風靡日本20年,改變3000多個寶寶的生命


零到一歲的嬰兒可以教嗎?
怎麼教,小孩之後好帶又好管?
嬰兒的大腦發育速度最快,
接受外來刺激愈多,潛能激發愈大,
只求吃飽睡足不哭鬧平安長大的育兒方式,
恐怕會錯過孩子的學習黃金期!

你只要做單純的守護者,還是成為孩子的領航員?

當孩子出生後,做父母最關注的,就是孩子平安健康的長大,一般人也認為:「嬰兒聽不懂大人講的話,只會哭,沒辦法、也沒必要溝通。」

其實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年,是一生中大腦神經迴路建構最快速的時期,其中關鍵在於接受足夠的刺激活化腦神經細胞,做出各種反應,進而學習。如果持續接受外來訓練,腦部的發展會十分驚人,而且出生六個月後就可看出落差。

「五階段強腦育兒法」從第一天出生就開始教

教出三歲之後突飛猛進、輕鬆管教的小孩!

日本人說「三歲魂百年身」,指孩子的大腦功能在三歲左右就大致定型,打下的好壞基礎會伴隨一輩子。想要孩子三歲後容易管教,就必須趁會走路前做好奠基工作。

腦科學權威久保田競‧京都大學名譽教授與其妻久保田加代子,結合理論基礎和自身帶過無數孩子的驗證經歷,將嬰兒從出生到會走路的成長階段分為五期,針對不同時期的身心發展,提供各種腦力和體力訓練來促進大腦發育,將孩子的潛力發揮到極致。

˙第一階段:反射期(出生後1.5個月內)
這個時期的目標是讓嬰兒盡早學會低頭、抬頭,才能看見外面的世界。習慣各種聲音以適應環境;多跟孩子說話、肌膚接觸,產生被疼愛的感覺;進行聲音模仿、注視訓練、洗澡操及尿布操;開始會趴的時候,可以強化「迷路反射」,讓嬰兒學會更早活動手腳;運用「紙箱育兒法」能讓孩子接受五花八門的刺激,養成獨立玩耍的個性……

˙第二階段刺激反應期:(1.5個月到~3.5個月)
此階段要讓嬰兒學會擺頭,觀察周遭環境,強化脖子與手腳的力量,刺激大腦前額區,讓孩子參與世界。可以多變換嬰兒躺的地方,讓他看見不同的光景;進行眼耳多感官整合活動,記住物體的樣貌;玩鏡子遊戲認識自己,用各種方式「鍛鍊前額區」,讓嬰兒不只對單一刺激有反應……

˙第三階段:坐起期(3.5個月~5.5個月)
此時好奇心旺盛,讓嬰兒可以坐起並運用雙手。練習從「握」到「捏」,學會靈巧的控制手部;玩猜猜遊戲,學會預測提升腦力;從「趴」到「爬」,鍛鍊手腳肌肉;加入餐桌觀摩進食活動;練習久坐培養專注度;用特定詞教說話;日常服和遊戲服要分開,讓嬰兒慢慢「養成習慣」………

˙第四階段:攙扶起身期(5.5個月~8個月)
開始認人、建立自我,個性也漸漸顯露。讓孩子明白「不行」禁令而停止危險動作;從舌尖餵食,了解食物的味道;嘗試強牙食物,從吸吮到咀嚼,訓練「下額肌肉」;玩跳跳遊戲訓練平衡感、抬高遊戲訓練快速觀察物體,強化短期記憶;加強頭腦的「注意力」和「思考力」訓練;建立穩定的親子關係………

˙第五階段:雙腳步行期(8個月~會走路)
進入智能發展期,對全新事物產生興趣開始探索,會發現新的行為方法,能自行解決問題。走路可以活化大腦、強化記憶力,開始培養固定作息;學習與同伴相處;從「相同」和「不同」開始分辨1和2;利用特定物品來教導數字概念;從背後學習法展開各種示範動作………
這套五階段強腦育兒法在日本施行二十餘年,幫助了三千多個嬰兒,只要善加利用,就可以帶出有個性、堅強有毅力、能與他人合作、聰明且有創意的孩子!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