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花地區油茶有害生物圖說 | 拾書所

宜花地區油茶有害生物圖說

$ 43 元 原價 50
油茶屬於山茶科 (Theaceae) 山茶屬(Camellia sp.),為多年生常綠之油料作物,依據農糧署農情報告資源網統計 104年度全臺灣種植油茶面積為1,223公頃,其中花蓮及宜蘭地區種植面積各為 129及17公頃,共約140公頃。
宜蘭及花蓮地區油茶主要栽培種類為大果油茶 (C. oleifera Abel) 及短柱山茶 (C. brevistyla (Hayata) Coh.-Stuart) ,也就是俗稱的小果油茶兩種,自 103 年度起,農委會政策輔導「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檳榔廢園轉作」及104年度起「油茶輔導新植措施」鼓勵農友轉作油茶,油茶產業越趨重視,雖栽培歷史可追溯自民國 70 年代,主要為移民帶入或住民引入,或因推廣造林所種植,栽培上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但多為粗放之管理。
近年因食用油的安全問題,及為解決休耕農地而實施之活化農地計畫,油茶為其推廣作物群中之一項,油茶種植面積逐漸增加,過去未曾被重視之品種、栽培及病蟲害問題逐一浮現。
在台灣油茶栽培過程中病蟲害之發生、種類及其如何管理資料並不完整,各地區風土水文等環境條件差異甚大,宜花地區為一重要之生產栽培區域,但未有針對此區域之病蟲害相專書,故本圖刊統整近年針對宜蘭花蓮地區油茶病蟲害相進行調查之結果,並提供栽培管理方式,望提供宜花地區油茶栽培農友相關資料及清晰圖文參考。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