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的研究‧五千公里的追尋‧從亞塞拜然到倫敦‧從管線、鐵路到輪船
十九世紀中以降,人類的生活與石油已經密不可分。
你可曾想過──
地球遙遠的另一端,命運與管線、油田相繫的人,是因此致富或飽受其苦?
能源的命脈在複雜的政治、歷史、宗教、經濟的混合因素下,由誰掌控?
這是第一次有人走到源頭,為我們捎來能源生產與消費地貌的第一手消息;
也是第一次從能源的角度,把歐亞一世紀以來的恩怨利害翔實呈現。
數百年來,阿布謝隆半島一直是朝聖地,是火的神龕。從最近一次冰河時期以來,這裡的地縫就不斷漏出燃燒的天然氣。這裡是祆教最神聖的聖地,早在伊斯蘭教出現之前,祆教已經是這個地區的主要信仰。含油的岩石吸引人潮來此,他們不是來開採石油並且將其運到別處予以燃燒,他們來此是為了在岩石火海中崇拜火燄。當其他信仰陸續傳入此地──遜尼派與什葉派伊斯蘭教,俄羅斯東正教,馬克思主義與資本主義──半島的聖火逐漸轉變成一種可開採與出口的物質。
一條石油管線,讓「火的國度」亞塞拜然成功奠定「石油經濟」的發展導向。資源、資金、就業機會,為何替居民帶來的一切遠不如想像中美好? 一條不經過伊斯蘭國家的能源命脈,最大的獲益者是誰?石油管線與油輪航線如何將格格不入的民主國家(義大利、奧地利與德國)與強權政治國家(亞塞拜然、喬治亞與土耳其)綁在一起?
從裏海的油井、高加索山區小村莊到地中海的漁村、歐洲的重要都市……
這趟旅程穿越了這個重度依賴石油的當代世界的心臟,結合了旅遊寫作和調查報導,從一九二○年巴庫的革命一路寫到冷漠的現代倫敦,把化石燃料輸送的各個環節、你所不知道的面相忠實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