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既特殊又可愛的作品中,作者跨越數世紀、數種學科,描繪人們從鏡子獲得、更迭的態度和感情。作者先從古代早期的金屬鏡子著墨,繼而形容玻璃鏡子的製作如何在努力和意外中逐步完成。作者超越鏡子,研究鏡子在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及進入現代世界後,於變遷中的社會、宗教和哲學意義。《鏡子》從神祕力量的角度,就其中一個大量生產的小飾品,生動而逼真地描繪一趟物質之旅,揭露它既是自覺,也是誘惑的來源。
從納西斯(Narcissus)的神話到拉岡(Lacan)的鏡像階段,《鏡子》探索人們對於影像經久不衰的迷戀,揭示許多不同種類的自我意識。這本雅致、有趣的作品,令我們重新估量一件既簡單又奇特的物品。從古至今,鏡子在我們的想像中始終占有特殊之處:作為一個神聖或邪惡、清醒或癲狂的場所。
作者透過鏡子的鏡頭,告訴我們物質世界如何影響我們的意識,影響我們感知自己的特殊方式。影像宰制的世界造成現在的心靈混淆,安迪‧渥荷(Andy Warhol)的妙語描述得很巧妙:「我保證,我正盯著鏡子看,但我眼前一無所有。」
從納西斯(Narcissus)的神話到拉岡(Lacan)的鏡像階段,《鏡子》探索人們對於影像經久不衰的迷戀,揭示許多不同種類的自我意識。這本雅致、有趣的作品,令我們重新估量一件既簡單又奇特的物品。從古至今,鏡子在我們的想像中始終占有特殊之處:作為一個神聖或邪惡、清醒或癲狂的場所。
作者透過鏡子的鏡頭,告訴我們物質世界如何影響我們的意識,影響我們感知自己的特殊方式。影像宰制的世界造成現在的心靈混淆,安迪‧渥荷(Andy Warhol)的妙語描述得很巧妙:「我保證,我正盯著鏡子看,但我眼前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