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東元:馬達轉出無限生機 | 拾書所

動力東元:馬達轉出無限生機

$ 238 元 原價 280
迎戰新世紀  我與東元電機有相當深的淵源。早在三十五、六年前,我與家叔發起群英高爾夫球隊時,就認識工商業界不少前輩,當時東元創辦人之一,也是東元電機公司第一任董事長林和引先生也是主要的隊員之一。林和引先生風趣、又有衝勁的鮮活個性,在當時十分保守的社會中,顯得分外突出。  記憶中,林和引先生是虔誠的基督教徒,歌聲很好,在教堂中擔任唱詩班團員。他對生活的樂觀,處事積極進取,以及對事物前瞻性的看法讓我印象深刻。  有幾件生活的實例,最足以說明林和引先生的特色。有一回,大家邀約了要到淡水打球,林和引先生要我別開車,改乘他新買的吉甫車,我坐上他的吉甫車,看他興沖沖的開往淡水,車子剛上路沒多久,前面有一輛牛車慢慢的踱步,牛車後面橫放著一根突出的木頭,當吉甫車超越牛車時,車身竟然喀一聲碰撞到了那根木頭,還好只是輕輕的擦過,並無大礙。  當場我問林和引先生說,「你車子開多久了啊?」他說,「就從你上車開始起算,大概有十分鐘了吧!」我聽了差點昏倒。  還有一次也是到淡水打球的路上,一輛大卡車正要調頭迴轉,前面在等候的車上有一對外國男女正在親吻,這在當時民風淳樸的時代算是相當罕見,林和引先生一邊開車一邊大聲喊要我看精彩鏡頭,可能是看得入了神,竟然一頭撞上那輛外國人的車子。幸好因為正在觀看精彩鏡頭,車速放慢了,所以車子只有輕輕的碰了一下,並沒有撞傷。  這就是林和引先生鮮活的個性。他平時舉止非常的優雅高尚,對各種時事看法也非常有見解,同時,對生命與各種事物有著高度的熱忱。  又有一回,大家邀約要到球場打球,他說肩膀不舒服,不能打球,我當時以為只是一時筋骨不適,還建議他去針灸治療。再過了兩個星期,他的身體狀況依然沒有好轉,後來去醫院檢查發現竟是肺癌,不過,家人卻不忍心告訴他真相。  而一向樂觀的林和引先生,則絕對相信自己的身體會很快好起來,與我們電話連絡時,也一直承諾要再上球場打球。一直到當年,也就是民國五十四年的六月底,東元準備召開股東會的前夕,林和引先生的大舅子,也是東元的發起人之一偕林波士先生告訴他真相,林和引先生才知道自己患的是不可治的癌症。也許是對生命的熱忱受到打擊,林和引先生很快就過世了。對我這個晚輩而言,林和引先生一直是個生活的鬥士,他的辭世,不僅使我痛失一位好友,更失去生命中一個活生生的模範。  從與林和引先生的來往中,我了解到,東元是個十分重視技術自主的公司。很多企業都是斥資從國外買技術,但是東元卻從一開始就堅持技術。在台灣沒有機電工業基礎的環境裡,東元的起步十分辛苦,誠如本書中提到初期工人從廢棄的機械開始生產產品,還要要求產品符合國際標準,並且要轉換日本的產業技術,這些歷程都是台灣工業起步的見證。  時至今日,東元堅持技術的作法終於有了成果。在台灣的馬達界,東元是第一把交椅,現在正向跨國企業的方向邁進。  中國信託有感於台灣產業國際化的趨勢,一直希望能夠比企業界還早一步至國際市場設立據點,以提供服務,也就是要扮演企業國際化的先鋒角色,在世界各地設立分行或者是據點,為企業蒐集資訊、了解當地投資、金融、教育及居住環境等情況,並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務,將台灣企業的信譽往海外延伸、傳揚,同時也實現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成為「中國人的全球銀行」之願望。  而就像本書中所說,企業的國際化絕對不只是銷售國際化,或者是在海外設立一個生產據點而已。真下的國際化要善用當地的資源,並結合本身的優勢,方能延伸企業的生存觸角。  一如四十年的東元在國際化轉型的過程中遭遇的人才問題,中信銀三十年來一直積極培養國際化人才,至今還深深感覺人才的不足,由此可見,東元目前全力栽培國際化人才的作法是十分正確的。  對於即將邁入第四十年的東元電機公司,個人有兩點期許。一是要成就跨國性的企業,必須要有前瞻性的規畫。譬如先勾勒出未來的五年計畫,或者是十年計畫,透過這些計畫,可以預先分配資源,如籌畫資金調度、擬定投資所能承受的最大風險、人才的培養等。第二點則是專業經理人的經營理念,必須獲得股東一致的向心力量支持。像東元這樣股權分散的上市公司,在決策的過程中,難免遭遇不少股東的質疑,但是領導人只要堅持正派經營的風格,全心全意為公司的前途著想,在良性的出發點帶動下,最後仍會有大成就。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