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本質: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 | 拾書所

企業的本質: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

$ 316 元 原價 400

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在大眾媒體與許多消費者眼中,常常是自私貪婪、為求獲利不擇手段的「黑心企業」、「邪惡巨頭」,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在美國,有些人提出「占領華爾街」或高舉社會主義的大旗,讓社會陷入「資本主義vs.社會主義」的論戰。

 

在台灣也有類似的情況,大型超市和電商摧毀了社區及中小企業,社群網站害我們上網成癮,而且將我們的個資暴露在風險之中。

 

美國知名的經濟學家、暢銷作家泰勒.柯文(Tyler Cowen),在這本書中,為企業、商業活動而辯護,他針對一些主題,深入探討了社會大眾不盡正確的看法或偏見:

 

商人比一般人更奸詐

企業執行長的薪水太高了(企業肥貓)

資方都在剝削勞工

大企業壟斷的問題

大型科技公司真的很邪惡嗎?(市占率太高、個資隱私問題)

華爾街有什麼用?

企業對政府的影響力太大(裙帶資本主義)

如果企業這麼好,為什麼還是惹人厭?(把企業擬人化的問題)

 

作者不光是援引資料來反駁,更結合了許多經濟學家的觀點以為佐證,其核心在於一步步辯證:企業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例如,偉大的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知名文章〈企業的社會責任便是增加獲利〉(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就被作者吐槽,雖然作者也對於社會主義的解決方法抱持懷疑,但認為這篇文章還是太「意識形態思考」了。其實,當企業懷抱著獲利之外的其他目標(例如環保、平權、ESG等等),並使得員工也相信這樣的理想時,最終都會是成功的企業。商業的文化、知識、理想,乃至於情感根基絕不僅僅是獲利的附屬品,人們會在乎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會從自己的工作中尋找意義。

 

因此作者說:「最佳的商業基本上就是道德企業(ethical enterprise)。」

 

這種矛盾——不光只是想著賺錢,最後能賺到最多的錢,是企業的一種特質。還有一個矛盾是:企業總是裝得對消費者很友善親切,希望成為你的家人、朋友,但是,企業可能就只是一個法律建構兼抽象實體,並沒有自己的目的、目標和感受。由於企業的此種高度複雜性,我們或許應該用更理性的態度來思考企業,「我們也很難用一套完全公平、感受一致的形象來評斷企業。」

 

然而作者也並非完全認為企業沒問題,科技巨頭所帶來的人民個資暴露,就是很嚴重的問題,也需要政府、大眾的監督和檢視。

 

本書不僅回應了對於企業界的諸多質疑,也指出企業在創造就業、提供人們喜歡的商品與服務上的貢獻,它們鼓勵創新、獎勵才華和努力,更培育出社會上最傑出的一群領導者、決策者。

 

本書也指出關於成功企業的幾項重要因素:信任、價值理想、管理的品質、領導力與決策力、敢於冒險創新,這些,某種程度上也是人類社會、國家能夠妥善治理、永續經營的基礎。

 

★★★本書為《企業的惡與善》改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