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核心組織 | 拾書所

策略核心組織

$ 468 元 原價 550
在這以知識為基礎的競爭年代裡,一個企業的價值最重要的考量點不再只是企業的願景與策略品質,而是該企業是否有能力將策略成功的落實到日常執行的層面。平衡計分卡正是這個最佳的轉化與管理工具,再配合策略地圖的應用,它不僅把組織的使命和策略化為一套全方位的績效量度,更能清楚明確解釋組織內各層面工作與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讓各層面彼此相輔相成,使策略真正具體落實。而且,根據實證經驗,採用平衡計分卡的企業,可以很快的從它所帶來快速而顯著的成效中,感受到它將整個組織「聚焦」在策略上的力量,而且在達成這種強力「策略聚焦」效果的同時,組織也正式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轉型,打破傳統式組織功能分工的部門藩籬,建立起支援策略之運作的團隊合作協調文化。此種依策略的需要而運作的新型組織,也就是所謂的策略核心組織(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 SFO),也才是21世紀真正能存活,並具有實質競爭力與優勢的組織。這也是所有知道,且已在組織內導入「平衡計分卡」這項管理工具的企業與經理人絕對不能錯過的一本書。

2002科管百大好書:策略核心組織
書評撰寫人: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系 吳安妮 教授

策略為焦點的組織--平衡計分卡式的公司如何在新企業環境中取勝


企業組織的本質,在於將資源充份有效地運用,俾達到創造價值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每個企業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想盡一切辦法朝此方向努力。有的企業從策略面著手,擬定具有差異化,讓企業可以出奇制勝的競爭優勢的策略內容;有的企業則不斷地改善營運管理,讓本身在成本競爭上持續保持優勢。更有的企業直接從價值創造的主題著手,找出會影響價值創造的關鍵因素或層面,並加以管理,俾達到目標。

自1992年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Kaplan與顧問公司之CEO Norton推倡平衡計分卡制度以來,此制度著實已成為策略的一項落實制度。誠如作者在書中所持續聲明的:許多組織之所以遭遇失敗,原因並不在於其沒有策略或是策略的品質不夠好,而在於組織缺乏了將策略貫徹執行的能力,因此影響了企業之成功。平衡計分卡制度之所以備受重視,即在於它提供了一套系統性的架構與方法,能夠有效地幫助組織跳脫策略口號的迷思,進一步使組織整體聚焦在策略上,俾發揮最大的力量,持續地朝價值創造的目標邁進,俾持續保持領先之地位。

平衡計分卡如何幫助企業創造價值呢?它何以有此功效?平衡計分卡制度之內容主要由四大構面組成,即:財務構面、顧客構面、內部程序構面、學習及成長構面。每個構面中的主要組成要素包含了策略性議題、策略性目標、策略性衡量指標、指標之目標值和策略性行動方案等。促使平衡計分卡具備強大功能的主要原因,在於四大構面和其中的主要組成要素間,具備著水平式和垂直式之因果關係。亦即,在個別構面中,策略性議題、策略性目標、策略性衡量指標、指標之目標值和策略性行動方案間,皆具備了因果之關係性。又四個構面之間,完整地呈現出企業為獲致財務面績效,得透員工及資訊科技之學習成長,內部程序面之有效管理,及顧客面之差異化優勢,故四大構面為環環相扣,具有緊密之垂直關係。

對許多產業,尤其是高科技產業而言,企業價值的創造,來源從傳統的固定資產,轉變為「顧客關係管理」、「人力資源」、「公司流程」、「公司文化」、及「創新能力」等無形資產,由於具備報酬遞增等特性,此類無形資產為公司價值創造之骨幹,其比重正在逐漸升高中,這些資產正是公司的智慧資本。近來極受重視的智慧資本之主題,為智慧資本之衡量與管理。智慧資本衡量時必須同時重視智慧資本存量及流量並考慮兩者之間的關係;而智慧資本管理,則探討如何透過智慧資本管理之活動、管理流程、管理工具及管理方針,將智慧資本轉化為公司之價值。一般而言,智慧資本的類型概分為四種:「人力資本」、「顧客資本」、「流程資本」和「創新資本」。這四種智慧資本類型,正好與平衡計分卡中的三大構面相互結合,俾發揮整合之效益,整合的架構如圖1所示。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