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都對,但成本高昂的一句話:管理者做決定時,最常掉入的三大陷阱,該怎麼避免? | 拾書所

聽起來都對,但成本高昂的一句話:管理者做決定時,最常掉入的三大陷阱,該怎麼避免?

$ 238 元 原價 360

「這個案子我們已經投資三年……怎麼可以現在喊停?」
「這家公司很優秀,它已經八年沒對我們漲價了。」
「不用知道細節啦,大家都合作這麼多年了,我們彼此信任。」
「他的能力無可取代,沒有他,我們絕對做不到。」
「這類事我們一向這麼處理。」

這些話聽起來都對,身為主管的你也經常這樣說嗎?或是部屬經常這樣回應你?
但這些看似有力的論證、決定,多半會讓你或是公司,
付出想像不到的時間、金錢、機會和代價。
(有些損失在損益表上看不見,反而更嚴重!)

作者傑克‧夸爾斯畢業於耶魯大學及西北大學商學院,也是亞馬遜排行榜冠軍作者,
他在擔任採購協理時,聽到同事說了一句:
「這家公司很優秀,他們已經8年沒對我們漲價了。」(聽起來很棒吧) ,
覺得怪怪的,追查之下發現這是一句讓公司付出慘重成本的話:
公司每年多花50萬美元。付了8年。
接下來的工作經驗,更讓他體會到,組織當中,最常遇到三大決策陷阱:
你以為沒有其他選擇了、有人告訴你這次不一樣、讓你覺得可動用的資源很稀少,
因而做出錯誤決定。本書告訴你如何識破這種說詞,或是讓自己避免這種誤解。

◎他們說這話是為了要讓你覺得無計可施:

‧「這案子已投資三年,現在要改,為時已晚」、「終止合作,保證金就會被沒收」:
主管每天都會面臨的難題,就是做決定,甚至是改變決定。
如果遇到轉換成本、沉沒成本、偏認錯誤,改變決定的影響更難以評估。
如何不被沉沒成本綁架、正確評估轉換成本?

‧「我很忙,沒辦法處理」、「等度過眼前這一關再來考慮吧」、「馬上趕出來給我」:
忙,其實是偷懶的最好說詞,太忙,可能害你付出更高成本──
壓力成本、後悔成本,還有忙到無法下決定的重蹈覆轍成本──所以,
你應該授權、工作流程化,揪出工作裡頭的假性急迫,練習做讓你不忙的事。

◎組織成員常說的「特殊」謬論:

‧「你說的沒錯,但我們情況特殊」、「我們嘗試過了,不管用」:
拒絕外部顧問的建議,因為「他們根本不了解我們的產業」……。
拒絕採用新軟體,因為「這對我們不合用」。
當然,獨特絕對有好處,但請注意,獨特的你得付出孤立成本、複雜成本。
你知道該怎麼點醒這些自認「我有自己做事方法」的人嗎?

‧「長久以來我們都是這麼做的」、「某公司就是這樣做的呀」:
習慣和慣性是好事,但也會壞事,因為,不知道為何這麼做的部屬表現不會好。
要避免這種決策陷阱,你要常問兩個問題,還得連問六次為什麼:
「為什麼做這件事?」、「為何這樣做這件事?」總之「跟我談目的,別談先例」。

◎擔心資源稀缺,因而妄下決策:

‧「委外?我們可以自己來」、「我以前的公司做過,我想我可以搞定」:
自己動手做比較省?其實有很多陷阱,請先考慮其中的隱性成本:
事情做對的成本、事情做錯的成本、延遲的成本、風險成本。
怎麼評估應自製還是委外?看看美國無線電公司和奇異電器的故事。

‧「別得罪顧客,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話錯得多嚴重你理解嗎?
還有哪些說法,表面上看起來都對,
但你或公司卻因此付出高昂成本?甚至在損益表上也看不出來的代價?
本書將一一破解。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