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意橫行:違法手段×企業醜聞×內部攻防戰,Uber如何跌落神壇? | 拾書所

恣意橫行:違法手段×企業醜聞×內部攻防戰,Uber如何跌落神壇?

$ 379 元 原價 480

▶▶版權熱銷12國

▶▶美劇《金融戰爭》(Billions)製作人操刀改編影集!◀◀

 

如《惡血》黑暗失控,如《鯨吞億萬》高潮迭起!

失控的發展策略、有毒的新創文化,

看狂人如何用謊言、背叛與欺騙建成這座失速帝國!

 

挾以全球「共享經濟」之勢,Uber大舉進攻世界各國,衝撞當地的計程車生態與法規制度,在身價上漲數百億美元的同時,也被眾多國家封鎖與抵制。這個原本只是在暴風雪下招不到計程車而誕生的突發奇想,究竟是如何造就矽谷的劇烈震盪?這家顛覆乘車產業的創舉,又是如何在身價暴漲之際,一夕之間跌落谷底?

 

《紐約時報》記者麥克.伊薩克從2014年開始關注Uber,目睹這隻明星獨角獸的起落興衰。他採訪Uber上百名現任與離職員工,彙整未曾曝光的第一手資料,揭露這家有望取代亞馬遜、蘋果和Google成為新一代科技巨擘的內幕,在其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裡頭實則藏匿無數謊言、背叛與欺騙。

 

其中,創辦人崔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便是最大的幫兇。曾被背叛而不再信任創投的他,手握「超級投票權股票」進而壓制股東權限,更嚴格篩選投資人與董事會成員,讓他得以不受制衡恣意妄為;儘管他狂傲自大、全力衝刺的處事風格讓Uber得以站上高峰,卻也致使底下員工奉行他所謂的「十四項核心原則」,狂踩道德底線、追求成長不擇手段,各種脫序與違法行徑層出不窮:

 

和各國叫車新創大打撒幣戰,耍陰招不擇手段◆

為了打趴各國勁敵,Uber除了瘋狂燒錢發放獎勵金,

更會進行各種不法勾當,

例如派人到Lyft臥底竊取機密資料;

網羅中情局、特勤局、FBI前幹員組成SSG(戰略服務團),

人身監視、拍照、錄音滴滴出行、Grab、Ola高管;

豪值千萬遊說立法議員(說服不成就動員用戶塞爆官員信箱);

對當地警察行賄、偽造等額收據請款;

利用「灰球」工具欺騙並躲避執法當局的取締⋯⋯

 

惹怒科技界大老,槓上蘋果和Google◆

Uber偷植入能竊取用戶個資的程式碼,

試圖施展奧步騙過蘋果、闖關App Store,

引起庫克(Tim Cook)與該部門負責人埃迪.克尤(Eddy Cue)震怒;

Google自駕車計畫員工安東尼.李文道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和卡蘭尼克密謀,

不僅誘使多名員工集體叛逃,更竊取Waymo多項商業機密與專利,

致使賴利.佩吉(Larry Page)氣得一狀告上法庭⋯⋯

 

「兄弟文化」盛行,罔顧司機、用戶與員工權益◆

從 #DeleteUber和卡蘭尼克拒絕退出川普委員會為始,

接著是前SRE工程師蘇珊.佛勒(Susan Fowler)的吹哨文、

卡蘭尼克對司機吼叫的影片瘋傳、南韓召妓與印度司機性侵醜聞炸了鍋,

一連串風波讓Uber潛藏的爛瘡一口氣噴發,

各地分公司離譜的狂歡、種族與性別歧視、暴力等惡劣行為再也掩蓋不住⋯⋯

 

為了止血,標竿創投(Benchmark)比爾.格利(Bill Gurley)一行人決定開鍘,夥同第一輪資本(First Round Capital)、小寫資本(Lowercase Capital)、門羅創投(Menlo Ventures)等投資人進行逼宮,終於讓卡蘭尼克步下寶座。

 

沒有卡蘭尼克的Uber 2.0,將變得更好——還是更壞?

故事仍未完待續。

 

「這個創業人和創投人口耳相傳的警世故事,

不僅代表矽谷最好的一面,也象徵矽谷最壞的一面。」

 

本書特色

 

1. 作者追蹤報導Uber多年,根據他採訪過上百位Uber的現任與離職員工,以及未發表過的第一手資料寫成這本書,內容相當精采且充滿轉折。
 

2. 作者深入地描寫卡蘭尼克的思想和心理,詳盡講述2017年Uber衰落和卡蘭尼克被趕下臺的經過,推薦給任何想了解更多關於新創公司和創業投資運作的人。

 

得獎紀錄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最佳暢銷書

《財星》雜誌、《星期日泰晤士報》2019年度最佳商業書籍

TechCrunch、NPR、彭博社2019年度選書

亞馬遜書店2019年度暢銷書、商業領導類&非文學類Top 20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