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之死與復活:與其怪罪「網路購物」,這裡有11個讓實體店復活的方法,零售專家用英美案例大解析 | 拾書所

實體店之死與復活:與其怪罪「網路購物」,這裡有11個讓實體店復活的方法,零售專家用英美案例大解析

$ 359 元 原價 399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才讀到一半,我就已經向別人推薦這本書了……實在是精闢有力的危機分析。」──《泰晤士報》(TheTimes

‧在瑞典,H&M於2018年初宣布收掉170家門市。
‧2007年至2016年間,日本百貨公司的營收從8.5兆日圓跌至6.6兆日圓。
‧《經濟學人》估計,到了2022年,美國將流失220萬個零售工作機會。

還有,美國玩具反斗城(Toys‘R’Us)、西爾斯百貨(Sears)與百貨龍頭BHS……
許多家喻戶曉的公司如今不是正在聲請破產,就是尋求整併、垂死掙扎。
連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都說:「現在百貨公司都在網路上。」

所有跡象與數字在在顯示,我們正面臨一波「倒店潮」。
所幸,這波倒店潮不是真的沒救,本書作者馬克.皮爾金頓提出了解決之道。

作者畢業於全歐排名第一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
在英國馬莎百貨支持下,他創辦全球第一個電子商務品牌Splendour.com,
並在中東與北非擁有850家門市的零售商翹楚KOJGroup擔任執行長。
他目前是策略顧問公司MarkPilkington.net負責人,專門為品牌與零售業者提供建議。

他說,實體零售業之死,有人歸咎於亞馬遜效應──它確實是關鍵因素,
其他像是:高租金(很多地方漲了40%)+過高營業稅+停車不容易;
還有世代觀念改變:年輕人不逛Mall了,認為那是父母輩的象徵。
政府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也加快了它的衰退速度──
不僅允許很多電子商務公司不用付營業稅,甚至刪砍零售從業人員的福利!

如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阻止零售業崩潰,
以及倒店潮釀成的經濟危機(零售業的工作數量占勞動人口的20%)?
書中共有11種拯救實體零售店的方法:

把常客轉為網購客戶,終身價值更高

與其被其他電子商務公司搶走客人,實體店更應發展自己的電子商務,
提供一對一服務,幫助客人來自家賣場時,當場註冊成為網路購物的會員;
而對於轉介顧客網購的實體店員工,必須記錄他們的貢獻並給予獎金激勵。
你以為這樣顧客就不會再來實體店?錯了,他們反而更死忠。

強化科技,到店購物成了美好體驗

你能想像一家實體服飾店裡,每種尺寸、顏色、布料都各只有一件嗎?
顧客不須脫衣就能直接試穿衣服,店家還能自動識別顧客身分。
享受專人服務→利用手機下單→貨物直送到府──實體店不再只是囤貨的倉庫,
而是最棒的體驗店,目標是讓上門顧客兩手空空的回家(是,你沒看錯)。

讓「店」成為第三空間,找出你這家店的獨特宗旨

第三空間是社群社會活力的核心,人們可以相聚、拋開工作與家庭的憂慮。
英國單車服飾零售業者Rapha就創建了付費會員制的「俱樂部會所」,
會員可以享受特殊產品、涵蓋美麗騎車地點的行程、在旅行中免費租用單車。
至於這家店的獨特宗旨──就是展現對單車的熱情。

其他包括:品牌劇院、精實商店、成為話題……
書中共計11種拯救實體零售店的方法,
能讓飽受倒店之苦的業主們再出發,使消費者擁有重新造訪實體店的理由。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