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懷民族的經濟學家
高教授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教書。然而身在異鄉,心懷祖國,常常運用可能的機會回國工作,推廣經濟知識,傳播現代觀念,以促進國家的進步。他傳播「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推動「以書櫃代替酒櫃」,鼓吹讀書,以建立一個「書香社會」,有很好的成績。
他與友人創辦「天下雜誌」,以流暢通曉的文字,分析複雜迷惑的經濟現象,在短短的四年之中,成為台灣讀者文摘以外最暢銷的刊物。
所出版的「天下叢書」,使很多好文章藉以流傳,也增進社會大眾的經濟知識。
他主持過的明德基金會生活素質中心,鼓吹提高生活素質。他並舉辦演講會、研討會,推廣經濟知識,他是台灣經濟知識普及化的一個大功臣。
高教授在「經濟學的世界」這本書中,似乎對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薩門遜教授特別嚮往,他這樣寫道︰
「像胡適先生一樣,他自稱是一個樂觀者。他相信只要大家能鼓吹這種進步思想,公平合理的社會遲早會出現。」
「薩門遜教授走出純學術圈,傳播進步的思想,關切公眾的事務,減少了教室與社會的隔閡,縮短了理論和現實的距離。」
這一段文字也可以用來描寫高教授的理想,和他這些年來在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所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