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贏家的學校 | 拾書所

全是贏家的學校

$ 320 元 原價 320
全民參與教改的年代  一九九五年六月,我受邀參加俄亥俄大學分子光譜會議,該會議邀請了全世界在這領域內曾榮獲諾貝爾獎的得主。在那裡,我碰上了威爾遜(Kenneth G. Wilson)教授(本書作者),大會安排了一 場他的演講。我知道近幾年威爾遜教授忙於教育改革的工作,於是留下來聽他的演講,想了解他以科學家的身分從事教改研究的心得。  威爾遜教授開宗明義說:「教育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在科學界,當某人說他已經解決了某項科學問題時,表示後來的人不須再研究了,教育的問題也能如此嗎?這引起我相當的好奇。在演講中,威爾遜教授分析為什麼近半世紀以來,電腦和飛機產業發展快速,而教育問題卻沒有長足的進步?其中的關鍵在於使用者立即回饋的機制。例如,電腦的使用者將經驗立即反應給製造者,並不斷地刺激製造者做產品的改良,在兩相互動下,電腦產業自然是一目千里。  然而,多少年來教育的成果及理想是否達成,受教育的學生在社會上是否有了相當的貢獻?並沒客觀的方式可以評量,教育界自然無從改善教學方式及制度。威爾遜教授之所以如此肯定教育的問題已經解決了,是因為他發現了改革的關鍵是,建立教育體系的使用者回饋機制。例如,身居第一線的老師如能主動將經驗回饋給決策者,決策者才能適時發現問題,並加以改善。  我想,威爾遜教授以一個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的身分,進行教育改革的研究工作,有另一番不同於教育學者的見解,值得我們參考。  不過,在我個人的觀察中,美國研究教育改革的學者常常著重於改善美國學生學習成果不佳的問題,甚至取法亞洲的教學制度,希望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反而忽略了真正影響教育的一些社會問題,尤其是家庭問題。  許多美國人都很驚訝,為什麼亞裔學生總是那麼聰明、能幹?我的一個朋友問我,是不是因為我的小孩學方塊字,對學習有幫助。事實上,孩子的表現與方塊字無關,家庭是否穩定卻有很大的影響,一般亞洲移民的婚姻狀況較為穩定,父母比較願意多花一點的心血在孩子的教育上。以加州大學為例,當地的亞裔只占人口的一○%,亞裔學生卻占總學生數的三○-四○%。  反觀美國在進入工業社會之後,家庭結構發生很大的變化,除了離婚率節節升高使得第二代無法在穩定的環境中成長之外;重要的是小家庭的結構減少許多孩子向長輩學習經驗的機會,他的價值觀常來自同儕,如此一來,一旦遇上壞團體,孩子的行為自然容易有所偏差。  很多人或許會問,美國現已發覺不能在課業上過度放任,我們還要走美過已走過的路嗎?事實上,這不只是教育方式「鬆」與「綁」的問題。我們的老師和家長的確花了非常多的心力盯緊學生的課業,但真正教育孩子的時間卻很少,一個學生如果課業無法跟上,幾乎就被學校給遺棄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常說今後的教育目標是要將所有的學生都培植上來。  在這社會上,某個領域中的傑出人物並不多,但每個角落裡都有偉大的人。人生而平等,職業無分貴賤,一個社會原本就需要各種不同才能的人,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幫助每個學生找到適才適所的位置,同時也培養他們正確的觀念-尊重所有對社會默默貢獻的人,而非崇拜少數傑出者。  現階段,礙於許多制度尚未調整,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仍無法自行決定教學方針,但千為不要因此失去主動性。未來是全民參與教改的年代,不只是老師,所有的家長也應該加入,大家一起來研讀他國的教改經驗,研擬出更妥善的方式。  當全民都動起來的時候,教育的樂觀遠景自然會慢慢浮現上來。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