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個案中,「學校」是最主要的實踐場境。Bamberger、 Erickson & MacKinnon, Clandinin & Connelly、Newberg、Russell & Munby的研究都與中、小學有關,其他作者所關切的則含括極為多樣的職業與機構類別。P
arlett研究的是英國輔導聽力受損兒童的諮商員;Mattingly研究波士頓教學醫院中的職能治療師;Baum的個案與公家機關的規劃者有關;Forester探討都市規劃者、不動產開發者與市府官員的互動;Hirschhorn撰述非營利組織中的管理者與專業人員;Greenwood研究Fagor工業合作社的管理者與工作人員;Lanzara研究有關麻省理工學院之新教育電腦系統的發展;Putnam描繪他與一家工業公司之組織發展顧問的長期指導關係;Bar-On則反映他與德國第三帝國時期納粹犯罪施暴者子女的訪談。
雖然各章作者採用的理論架構與對實踐的定義極為不同,但他們共同採用了一個極為關鍵的重要觀點:反映的轉向(reflective turn)--他們全都試圖「提供理由給實務工作者」。然而,採用此一觀點究竟對一良好的實踐研究具有何種意涵,本書提出四個問題來檢視所載之個案:
1.什麼是適合去加以反映的?
2.什麼是觀察實踐與對實踐反映的適當方式?
3.什麼構成了適切的嚴謹性?
4.反映的轉向對研究者在其工作所採之立場--關於「研究對象」、他們的研究活動、以及他們自己的角色--的意涵是什麼?
對本書各章作者而言,這些問題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都是居於核心的問題。本書也是環繞這些問題來加以組織整理的。這些個案提供了呈現這些問題的不同方式,以及不同的回答方式;在閱讀這些個案時,應該將這些問題謹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