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江西南康人,國小沒畢業,十七歲時翻山渡海到台灣,三十三年的軍旅生涯,退伍時官階中士。
母親是台南東山人,家貧失學變成文盲,一直含辛茹苦,長年幫傭打零工,老邁之齡最高薪只有一萬五千元。
這一對低等的芋頭蕃薯之子,財窮但志高,有寬闊的悲憫胸懷,取得博士學位後,不忘故鄉呼喚,熱眼熱心關心台灣的未來,德國見聞化為理想國度的想像,他有話要說,不吐不快。
英語真的是魔鬼加垃圾嗎?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英語是再重要不過的了,怎麼可能是魔鬼,怎麼可能是垃圾呢?何況政府大力鼓吹英語的重要性,現任馬總統習慣在接受外國媒體訪問時用英文回答,不知道國家有國家的國格,而只有說國語才能展現最起碼的國格;而扁政府時期也一度想把英語變成官方語言,至於各地方政府也莫不以小學一年級就上英文課或加重英文上課時數為政績,來表現該地方官所具有的國際觀。似乎,會英文就等於掌握了全世界,而不會英文,就失去了全世界,就與世隔絕,真的是如此嗎?
在台灣,英文能力已經成為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人才、有沒有資格念大學、做研究、有沒有資格當文官的第一門檻,這樣的評斷標準會不會是一個很大的偏差,同時,會不會產生很多後遺症呢?
到底我們在追求什麼?國民的英語能力真的是國際競爭力的指標嗎?如果是的話,那麼那些非洲的英語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應該比台灣還強,可是事實上是如此嗎?我留學的國家德國,德國製品(made in Germany)舉世稱譽,難道跟德國人的英語能力有絲毫關係嗎?如果一個人品行不好、不懂得孝順父母、不懂得敬老尊賢,這樣的人就算英語能力再好,意義在哪裡呢?如果一個人不快樂、找不到工作、或是連生活的能力都不足,這樣的人就算英語能力再好,有意義嗎?
英語是魔鬼,因為英語鯨吞蠶食我們的文化、我們的青春、父母的血汗錢、傷害我們的民族自信和個人自信;英語是垃圾,是因為大部分人一輩子也用不上,付出與使用不成比例。
母親是台南東山人,家貧失學變成文盲,一直含辛茹苦,長年幫傭打零工,老邁之齡最高薪只有一萬五千元。
這一對低等的芋頭蕃薯之子,財窮但志高,有寬闊的悲憫胸懷,取得博士學位後,不忘故鄉呼喚,熱眼熱心關心台灣的未來,德國見聞化為理想國度的想像,他有話要說,不吐不快。
英語真的是魔鬼加垃圾嗎?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英語是再重要不過的了,怎麼可能是魔鬼,怎麼可能是垃圾呢?何況政府大力鼓吹英語的重要性,現任馬總統習慣在接受外國媒體訪問時用英文回答,不知道國家有國家的國格,而只有說國語才能展現最起碼的國格;而扁政府時期也一度想把英語變成官方語言,至於各地方政府也莫不以小學一年級就上英文課或加重英文上課時數為政績,來表現該地方官所具有的國際觀。似乎,會英文就等於掌握了全世界,而不會英文,就失去了全世界,就與世隔絕,真的是如此嗎?
在台灣,英文能力已經成為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人才、有沒有資格念大學、做研究、有沒有資格當文官的第一門檻,這樣的評斷標準會不會是一個很大的偏差,同時,會不會產生很多後遺症呢?
到底我們在追求什麼?國民的英語能力真的是國際競爭力的指標嗎?如果是的話,那麼那些非洲的英語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應該比台灣還強,可是事實上是如此嗎?我留學的國家德國,德國製品(made in Germany)舉世稱譽,難道跟德國人的英語能力有絲毫關係嗎?如果一個人品行不好、不懂得孝順父母、不懂得敬老尊賢,這樣的人就算英語能力再好,意義在哪裡呢?如果一個人不快樂、找不到工作、或是連生活的能力都不足,這樣的人就算英語能力再好,有意義嗎?
英語是魔鬼,因為英語鯨吞蠶食我們的文化、我們的青春、父母的血汗錢、傷害我們的民族自信和個人自信;英語是垃圾,是因為大部分人一輩子也用不上,付出與使用不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