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為人聲、長笛、單簧管、擊樂、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六重奏曲 (2000/2001) 每次讀莊子都有很深刻的感動,以「莊子哲學思想」為「經」,輔之以「前衛音樂的語法」為「緯」,創作的「莊子系列」作品具有相當程度的份量與比例。然而莊子哲學的原文譜成室內樂歌曲,對一般人的理解來說難度頗高;所以,它的外文翻譯反而因為文字淺顯,而且版本的選擇多,剛好可以彌補其缺憾。2001年完成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係採用Martin Palmer與Elizabeth Breuilly譯自莊子外篇「山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為基礎;委託阮安祖先生(Andrew Ryan)重新修訂之英譯本而創作了六重奏曲,並謹此題獻給啟蒙恩師劉德義教授。 本曲為「台北人室內樂團」委託創作,於2001年五月十一日假台北國家演奏廳舉辦「潘皇龍樂展」首演;爾後曾由舞蹈家張曉雄教授編舞,林玉卿教授與「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舞蹈系師生,於該年七月中經教育部遴選代表我國赴德國東部,出席「國際青年文化交流」巡迴演出首演;並於同年八月一日,由原班人員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改名大學慶祝音樂會上,首度在台灣演出音樂舞蹈版。三重奏版電子琴(鋼琴)聲部係由湯詩婷小姐改編,電子琴版並於2001年十月九日由林玉卿、王小尹與湯詩婷假日本橫濱舉辦之「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SCM)2001年大會暨世界新音樂節(WNMD)」首演。傳統樂器室內樂曲版,傳統樂器聲部係由黃采韻小姐改編,曾經在2002年由林玉卿教授與采風樂坊在歐洲巡迴演出。 莊子「山木篇」「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原文如下: 莊周遊乎雕陵之樊,?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感周之顙,而集於栗林,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莊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捐彈而反走,虞人逐而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