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英國卡內基文學獎得主艾登‧錢伯斯所執筆,專為推廣兒童閱讀活動所寫的實用手冊,提供家長、老師或相關專業人士具體可行的指導方法,引導孩子如何進行閱讀和團體討論,從中激盪並演繹不同角度的看法,累積並加強閱讀印象。
與《打造兒童閱讀環境》一書是姊妹作品,兩書相輔相成,有效幫助讀者帶領孩子如何閱讀,進而愛上閱讀,從閱讀中汲取生活智慧和能量。
●本書特色
◎ 推廣兒童閱讀活動必讀的實用指南。
◎ 特別收錄班級讀書會實例,讓讀者輕鬆了解閱讀討論的意義和脈絡。
●本書得獎紀錄
★中國時報開卷版推薦
★臺北市教育入口網「好書推薦線上讀書會」選書
●推薦序
推薦序
讀「說來聽聽」
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劉鳳芯
2000年秋季,我在研究所開了一門課,名為「兒童文學在教學上的應用」。在課堂上,學生和我從兒童文學與閱讀及寫作的關係、如何在現有課程教材中注入更多的兒童文學作品,一路談到實戰經驗的分享;我們發現:若要真正落實兒童文學在教學上的應用,如何克服所可能面臨的技術性問題還都事小,但更大的學問其實在於如何帶著孩子一起閱讀、討論作品;而錢伯斯在《說來聽聽》此書中所提及的原則與實例,恰恰指點了箇中玄妙。
同樣是談閱讀這件事,此書和另一本姊妹作《打造兒童閱讀環境》的差別是錢伯斯在陳述了合宜閱讀環境該具備的硬體設施之後,他在本書中開始要我們思索如何讓閱讀這個活動產生有意義的運作;也就是該怎麼讀書,以及該怎麼說所讀的書。作者在這本書中既提到口語表達之於閱讀的關係,也談及閱讀的方法、意義與目的,因此讀者對象不僅適用於課室教師,對於時下參與讀書會的各年齡層讀者也都相當切實。不過誠如錢伯斯自己所言,這本書所提供的「是一個研究方向,不是機械式的教材計畫」,而書中所建議的討論問題也絕不是要讓讀者依樣一成不變地去做,因此不會產生所謂「標準的『說來聽聽』議程」。再者,本書所援引的閱讀書目雖然是兒童文學作品,但作者的最終目的仍是希望藉著閱讀及討論文學作品以促進對於文本本身的深入了解,因此對於欲了解如何閱讀文學作品的大小讀者也都相當實惠,倘仔細閱讀,可從錢伯斯的敘述或例子中獲得許多要領。
這本書和《打造兒童閱讀環境》一樣,也是一本敘述中肯、切合實用的精采小書,不過這本書更吸引我的部分是作者錢伯斯所呈現的師生閱讀討論對話以及教師的討論實紀。這些口語紀錄讓我能夠更具體地去揣摩討論帶領人該如何發問、如何接招、如何延展討論、如何適時收放問題等過程與細節,也讓我再次證實孩子果真具有錢伯斯所謂的評論能力。如果各位看官在閱讀時,心裡納悶作者筆下的孩子是否為一群經過特別訓練過的樣版兒童,或懷疑是否國外的小孩比較成熟,那麼我想舉一個實例來替臺灣的小朋友說說話:有一位幼稚園中班老師平時就有朗讀圖畫書給班上孩子聽的習慣。有一回,老師拿了《野獸國》和孩子分享,而孩子對這個故事也喜愛得不得了;有一位孩子在看完故事後發表說:「嗯,這個畫家畫得好像跟其他人不一樣耶。」而另一個孩子則說:「阿奇是在作夢嘛,因為晚餐還熱熱的。」你聽,孩子所說出的感想,不都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絕好問題!老師若能好好接下孩子投出的球,適時發展討論,誰說我們的孩子不是與生俱來的評論家?
本書是英國卡內基文學獎得主艾登‧錢伯斯所執筆,專為推廣兒童閱讀活動所寫的實用手冊,提供家長、老師或相關專業人士具體可行的指導方法,引導孩子如何進行閱讀和團體討論,從中激盪並演繹不同角度的看法,累積並加強閱讀印象。
與《打造兒童閱讀環境》一書是姊妹作品,兩書相輔相成,有效幫助讀者帶領孩子如何閱讀,進而愛上閱讀,從閱讀中汲取生活智慧和能量。
●本書特色
◎ 推廣兒童閱讀活動必讀的實用指南。
◎ 特別收錄班級讀書會實例,讓讀者輕鬆了解閱讀討論的意義和脈絡。
●本書得獎紀錄
★中國時報開卷版推薦
★臺北市教育入口網「好書推薦線上讀書會」選書
●推薦序
推薦序
讀「說來聽聽」
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劉鳳芯
2000年秋季,我在研究所開了一門課,名為「兒童文學在教學上的應用」。在課堂上,學生和我從兒童文學與閱讀及寫作的關係、如何在現有課程教材中注入更多的兒童文學作品,一路談到實戰經驗的分享;我們發現:若要真正落實兒童文學在教學上的應用,如何克服所可能面臨的技術性問題還都事小,但更大的學問其實在於如何帶著孩子一起閱讀、討論作品;而錢伯斯在《說來聽聽》此書中所提及的原則與實例,恰恰指點了箇中玄妙。
同樣是談閱讀這件事,此書和另一本姊妹作《打造兒童閱讀環境》的差別是錢伯斯在陳述了合宜閱讀環境該具備的硬體設施之後,他在本書中開始要我們思索如何讓閱讀這個活動產生有意義的運作;也就是該怎麼讀書,以及該怎麼說所讀的書。作者在這本書中既提到口語表達之於閱讀的關係,也談及閱讀的方法、意義與目的,因此讀者對象不僅適用於課室教師,對於時下參與讀書會的各年齡層讀者也都相當切實。不過誠如錢伯斯自己所言,這本書所提供的「是一個研究方向,不是機械式的教材計畫」,而書中所建議的討論問題也絕不是要讓讀者依樣一成不變地去做,因此不會產生所謂「標準的『說來聽聽』議程」。再者,本書所援引的閱讀書目雖然是兒童文學作品,但作者的最終目的仍是希望藉著閱讀及討論文學作品以促進對於文本本身的深入了解,因此對於欲了解如何閱讀文學作品的大小讀者也都相當實惠,倘仔細閱讀,可從錢伯斯的敘述或例子中獲得許多要領。
這本書和《打造兒童閱讀環境》一樣,也是一本敘述中肯、切合實用的精采小書,不過這本書更吸引我的部分是作者錢伯斯所呈現的師生閱讀討論對話以及教師的討論實紀。這些口語紀錄讓我能夠更具體地去揣摩討論帶領人該如何發問、如何接招、如何延展討論、如何適時收放問題等過程與細節,也讓我再次證實孩子果真具有錢伯斯所謂的評論能力。如果各位看官在閱讀時,心裡納悶作者筆下的孩子是否為一群經過特別訓練過的樣版兒童,或懷疑是否國外的小孩比較成熟,那麼我想舉一個實例來替臺灣的小朋友說說話:有一位幼稚園中班老師平時就有朗讀圖畫書給班上孩子聽的習慣。有一回,老師拿了《野獸國》和孩子分享,而孩子對這個故事也喜愛得不得了;有一位孩子在看完故事後發表說:「嗯,這個畫家畫得好像跟其他人不一樣耶。」而另一個孩子則說:「阿奇是在作夢嘛,因為晚餐還熱熱的。」你聽,孩子所說出的感想,不都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絕好問題!老師若能好好接下孩子投出的球,適時發展討論,誰說我們的孩子不是與生俱來的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