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傳奇 | 拾書所

中山傳奇

$ 220 元 原價 220
政策成功與否,除了需要良好的計畫,也需要良好的執行者。高等教育能否順利推動,固然有經費補助的誘因,卻也得看校長執行力如何。令人欣慰的是,中山大學在張校長及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下,從政策面、制度面、人事面、經費面、執行面、配合面,面面顧全,排除萬難,成功走出一條有在地特色的新大學教育路線,打造出一所有獨特個性的國際性高等教育新學府。-----前中研院院長 李遠哲

二○○二年我服務教育部期間,組成一審議委員會,集合國內外名家想一舉找出台灣的七所研究型大學。當時多少有區域均衡觀點,在中南部標定成功大學與中山大學作為代表學校。……二○○八年重新審議,當中發現成大與中山大學突飛猛進,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外行到還講區域考量這類的話。中山大學是怎麼做到?校務諮詢委員會委員也都看到這些驚人的成長:抓主軸定位、成立特色重點中心、與高醫緊密合作、論文質量快速提升。中山大學也不是只在講那些光電、材料科學、奈米半導體、非線性分析、無線區域網路、電子商務等類傑出研究,中山大學還特別將達特茅斯學院當為標竿學校,強調大學部的教育品質。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黃榮村

一九八○年才於西子灣建校的中山大學,短時間迅速地成為大高雄地區,乃至南部地區的學術重鎮,但在高等教育由「菁英」轉向「平民」的廿一世紀,中山大學也跟其他高等教育學府一樣,面對下一步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台灣共有一百六十多所大學,面對仰之彌高的台大,若都走向一致化,老二永遠是老二,吊車尾將永遠都是吊車尾。為了迎接新挑戰,中山大學決定打破台灣傳統大學排名的迷思,發展自己的特色邁向卓越。
二○○二年,建校僅廿二年的中山大學,與台大、交大、清大、中央、陽明及成大等七所大學,並列為教育部研究型大學主軸系統,二○○五年,更獲選教育部「五年五百億」計劃補助,在「至於至善」的校風,以及「擇善固執」的教職員生努力之下,中山大學在西子灣,成就了台灣高等教育史中一頁亮麗的傳奇。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