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有教室」課程方案之推動,旨在將教學的場域由學校擴展至社區,讓課程教學與豐富多元的社區資源結合,使孩子在自己居住生長的土地,透過潛移默化的學習,分享經驗、交會心靈、轉化能量、創造成長,營造社區永續發展的潛在機制,達成「社區總體營造」的終極目標。「社區有教室」自八十九學年度起於台北縣北海岸四鄉鎮中小學推動實施以來,已開啟了另一波教育改革思潮的新氣象與新契機。
本書收錄了台北縣七所國民中小學實踐「社區有教室」課程方案的經驗,包括:萬里國中〈從海洋看陸地〉、烏來國中小〈築夢泰雅部落教室〉、東山國小〈好山好水好社區〉、坪林國小〈坪林舊橋風華再現〉、鼻頭國小〈永不凋謝的野百合〉、老梅國小〈迎向夏陽的天人菊〉、乾華國小〈山與海的對話〉。這七所學校近幾年來的課程經驗,一方面跳脫了傳統鄉土教學以地方史地為主的片面學習內容,另一方面將社區資源有效轉化且融入到各學習領域的知識結構之中,從而逐步發展出真切且本土的地方課程。期盼藉由本書的出版,與全國各校分享實際的課程發展歷程與經驗,並提供未來持續推動課程改革的建議與參考。
本書收錄了台北縣七所國民中小學實踐「社區有教室」課程方案的經驗,包括:萬里國中〈從海洋看陸地〉、烏來國中小〈築夢泰雅部落教室〉、東山國小〈好山好水好社區〉、坪林國小〈坪林舊橋風華再現〉、鼻頭國小〈永不凋謝的野百合〉、老梅國小〈迎向夏陽的天人菊〉、乾華國小〈山與海的對話〉。這七所學校近幾年來的課程經驗,一方面跳脫了傳統鄉土教學以地方史地為主的片面學習內容,另一方面將社區資源有效轉化且融入到各學習領域的知識結構之中,從而逐步發展出真切且本土的地方課程。期盼藉由本書的出版,與全國各校分享實際的課程發展歷程與經驗,並提供未來持續推動課程改革的建議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