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入門必讀(附VCD) | 拾書所

詠春拳入門必讀(附VCD)

$ 297 元 原價 330
彭南師傅簡介

  彭南師傅生於1911年12月24日,家住廣東佛山高基街223號。彭南師傅身材不高,但雙目炯炯有神。他13歲便開始習武,初學少林拳、洪拳、跌打和詠春(傳說是快手詠春)。在36歲時(1947年)改師從招就大師學習詠春拳。招就大師是佛山詠春門梁贊大師之徒陳華順弟子陳汝棉的嫡傳弟子,善習詠春拳(招就在1972年病逝於中山石歧)。

  彭南師傅祖上原籍廣東花縣,清代遷居佛山。彭南師傅右臉上有一塊巴掌大的黑痣,人稱黑面南。彭師傅的名字在廣州、佛山、中山、南海和三水等地的武林前輩中無人不知。

  在師傅家中的廳堂?有木人樁,牆上掛滿了多種兵器,刀槍劍棍樣樣俱全。他對那些「夥伴」總是愛不釋手,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練武,從不間斷,練就了一身精湛的詠春拳,深得武術界朋友們的稱讚和敬佩。

  彭南師傅退休後仍堅持練功不止,並在古稀之年仍悉心地教授弟子習拳,時常給我們講詠春拳的源流和它的種種逸事。

  彭師傅在30歲前就苦練了多種拳術,在師從招就大師之前,也曾學習過詠春拳,但只是外簾手,但他不忌眾議地向同齡的招就大師學習詠春拳。彭師傅在晚年時還常常告誡弟子:學武一定要摒除門戶之見,不然就難得進步。

  新中國成立後,彭南師傅參加了1957年廣東省武術觀摩賽,大會邀請黎葉篪大師做嘉賓,彭南師傅因此而結識了黎葉篪大師(1898-1970)。按輩分,黎葉篪大師應是彭南師傅的同門師叔公,彭南師傅拜識了黎葉篪大師後,就常常向他請教黏手,而且每次都是輕而易舉地被黎葉篪大師制服。

  日久,在彭南師傅的虛心請教下,黎葉篪大師毫無保留地把技藝傳給了彭南師傅,指出其精髓之所在是「來、留、去、送」的拳訣(就是說伺對方在失勢的一刻,以內家的手法將對方擊敗)。從此以後,彭南師傅不斷虛心地向黎葉篪大師求教,並盡得其衣缽真傳。

  彭南師傅熱心參加佛山精武會的工作,為佛山詠春拳研究會的成立做了大量的工作。晚年,彭南師傅為能把佛山詠春拳整理成書出版,為詠春拳的傳播和發揚光大做了大量挖掘和整理的工作。

  彭南師傅一生曾師從過多位大師學藝,他們分別是:甘珠師傅(1931年);馬芬師傅(1942年,習南少林拳);陳添師傅(1943年,深造少林拳);李梓彬師傅(學舞南獅、正骨、傷科、雜症和武術);招就師傅(1947年,學詠春拳);梁細蘇師傅(學南少林、器械);伍文龍師傅(學氣功「五指枚」)。彭南師傅一生對武術的學習和研究從不間斷,從不滿足。

  彭南師傅晚年授徒,以詠春拳為主。由於歷史的原因,詠春拳在佛山一帶流傳較廣,這門內涵極為豐富的南派少林內家功夫注重的是實戰,招式樸實無華。拳訣上所述的「勢無定式,落地生根」,意思就是曲手留中、來留去送、出手隱蔽、陰柔不露、拳勢剛柔相濟、內外兼備、上下相隨,所以,詠春拳是一種重技術、勢無定式的拳術。

  晚年的彭南師傅對詠春拳的小念頭、尋橋、標指和八斬刀等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並希望日後能夠成書出版,為此還留下了詠春拳的秘訣:

  手法:耕攔攤膀,黏摸蕩捋;推託拉按,纏撞掛漏;曲手留中,來留去送;甩手直衝,按頭起尾,按尾起頭,按中間飄膀起;敵移動,重心空,手黏手,無法走;大閃側,小俯仰,小閃側,大俯仰;審勢牢記(注:審勢指眼法來講,它是克敵制勝的前提。拳經曰:拳貴在審時勢。審勢有兩個含義,對自己來說是蓄勢,對對方來說是乘勢)。二橋上勢,?簾必爭。明動靜,知歸去,知有無,知進退。一拳一掌(注:打擊有三停,一停於肩窩,二停於肘拐,三停於掌根。若想貫力於掌根指尖,必須常練「小念頭」,並要持之以恆,便可水到渠成,氣隨意發),一馬一步,步要輕靈,馬要穩,腰胯動,橋不動,橋動腰胯不動。

  步法:鉤、針、彈、踢。
  腳法:寸、拐、撩、殺、踩。

  向讀者公開的這些拳訣,不僅是學習詠春拳技術的要領,而且為我們學習和研究詠春拳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理論依據,也可以為今後詠春拳的流傳和光大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彭南師傅於1995年10月28日在佛山逝世。他老人家希望弟子們一定要繼承他的遺願,用心習武,把詠春拳這一寶貴文化遺產整理成書,早日出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