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教育原則是美國菁英教育的不二法門
常春藤教育中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
引子
走進最受青睞的「常春藤菁英教育」
在美國,「常春藤學府」一般指的就是美國高等學習院校,而「常春藤聯盟」則是指美國東北部八所久負盛名的大學,它們分別是: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布朗大學、達特茅斯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這八所學校是世界公認的一流大學,他們歷史悠久、治學嚴謹,除了康奈爾大學之外,所有的這些學校都是在北美獨立戰爭之前創設的。教授的授課水準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好,為美國的發展輸送了大量的政治領袖、商界菁英和意見領袖。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常春藤大學又時常作為頂尖名校的代名詞。在習慣上,人們也會將菁英教育稱為是「常春藤菁英教育」。
今天,常春藤聯盟不僅僅針對美國人,它正以更寬廣的胸懷面向整個世界。作為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常春藤對所有的優秀學子都敞開懷抱,每年,從世界各地寄來的入學申請書不計其數。
也正因為如此,常春藤聯盟中每所學校的入學標準都非常嚴格,那些具備申請資格的學生不僅要學習成績好,而且要獨立、自信、有特長。為了找到優秀的生源,這些學校很早就到各個高中去物色合適的人選,有許多得到全國優秀學生獎或者是SAT成績優異、高中課程成績在全校前十名的學生,都是常春藤盟校搜羅的對象。進入常春藤的學生,不僅基礎扎實,且綜合素質過硬。
說到這裡,一定有很多家長都夢想著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常春藤,或者是讓自己的孩子也有機會接受這種菁英教育。機會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均等的,只是需要每一位家長和學生自己去爭取。在達成這個目標之前,有一點是家長可以完全靠努力做到的,那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具備一種「常春藤素質」。要想做到這一點,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常春藤的教育準則、用最菁英的教育思維來培養我們的孩子。這樣的話,即便你的孩子在現實中沒有機會走進常春藤接受教育,而「常春藤素質」將一直陪伴他,同樣可以使他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優秀、更具有競爭力。
美國曾有一位著名的企業領袖說過:「即便是讓那些哈佛的新生不去上學,讓他們隨便幹點什麼,等二十年後,他們還是比別人要成功。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哈佛教給了他什麼,而是在於哈佛選擇了什麼樣的人。」所以,常春藤的教育並不是局限於狹隘的知識教育,選擇或者塑造什麼樣的人,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相信那些被常春藤選中的幸運兒,本身也已經具有了一種「常春藤素質」,家長正是這種素質的第一教師,每一個家庭就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常春藤」學校。
培養孩子的常春藤素質需要父母有意識地進行,而且是從孩子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開始,到他出生、學會說話、上幼稚園、小學、高中,直到他具備那些「常春藤素質」。這個過程中,父母會不斷收穫一些新的感悟,不斷發現孩子身上可喜的變化。當孩子真正進入常春藤學校或者其他優秀學府的時候,也許那已經不是一個巨大的驚喜,而是一種必然。
在介紹常春藤菁英教育法則方面,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不得不提及,他就是著名的「反智書生」薛湧。薛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出了很多常春藤菁英教育與傳統教育的不同之處,為中國讀者打開了一扇瞭解常春藤菁英教育的視窗,他的著作《一歲就上常春藤》也是本書重要的參考資料,希望我們在介紹常春藤菁英教育方面的共同努力,能夠給更多的中國家庭帶來科學、優質而又充滿人情的教育方案。
正如薛湧所言,夢想,如果不以一種嶄新的教育作為起點,那就終究是水中明月。而一種嶄新的教育,不在學校的課文裡,不在任何組織的文件裡,只在每一位家長與孩子相處的細節裡。
當有一個家長懂得用常春藤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的時候,這個孩子是幸運的;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運用常春藤菁英教育法則的時候,它會形成一種巨大的浪潮,那麼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就是幸運的。可能有的人會想,運用常春藤法則教出來的孩子會不會沒有「中國味」,沒有傳統。其實這是多慮的,一方面人才國際化是一種趨勢,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造性的人才,所有格教育方式最終都會殊途同歸;另一方面,我們的傳統中既有優秀的東西,也由需要改良的東西。從來沒有無源之傳統,既然傳統本身是一個時代的風格的延續,那麼尊重時代的風格,則自能成傳統。
本書重點在於討論實現菁英教育的具體路徑,參考了許多美國歷史上有常春藤菁英教育背景的人物成長經歷,希望廣大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越來越瞭解常春藤菁英教育,也越來越能自然而然地將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常春藤菁英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成功的人
如果說常春藤是菁英教育的話,恐怕會有人提出異議:菁英不全是「常春藤出品」,例如培養出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芝加哥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科技人才薈萃的麻省理工和史丹佛,乃至英國古老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用門戶之見來對待「菁英教育」,如果要辦一個菁英擂臺,陣容強大的常春藤聯盟在當今美國的政治界、商界、科技界肯定是碩果累累的,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且,常春藤菁英教育的原則並不是徹底排他的,不是說一旦某一條原則屬於常春藤,就像校徽一樣只能專屬,不能共存。不管是在常春藤學校,還是在其他大學,有一些原則是共通的,相似的,互補的。我們可以這樣看:以哈佛大學為首的常春藤聯盟,更全面、更系統地體現了世界菁英教育的特點,介紹常春藤原則,也就是介紹了菁英教育的本質。常春藤的培訓目標是為世界培訓未來的領導者,也就是要培養出成功的人。
哈佛大學在接受學生入學申請的時除了考察成績以外,還非常著重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哈佛大學的「附加個性評價表」中涉及了十五個方面的內容如下:
一、Intellectual curiosity好奇心及求知欲
二、Intellectual creativity創造能力
三、Academic achievement學業成績
四、Academic promise學業前景
五、Leadership領導能力
六、Sense of responsibility責任感
七、Self-confidence自信心
八、Warmth of personality為人熱忱
九、Sense of humor幽默感
十、Concern for others關心他人
十一、Energy活力
十二、Maturity成熟
十三、Initiative主動性
十四、Reaction to setbacks對挫折的反應
十五、Respect accorded by faculty受老師們的重視程度
哈佛大學「附加個性評價」所涉及的這十五個方面,幾乎也是美國常春藤學校都關注的。這些名校精心設計了申請程序,包括用表格考察的各個方面,用各種方法從各種角度來評價申請者:這個學生各方面的狀況和發展潛力如何?在同校、同屆、同地域的學生中有多突出?在優秀程度不相上下的競爭者中是否仍然佔據優勢?
不難看出,名校一直看中的那些方面,樣樣都直擊人的素質,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常春藤素質」。常春藤菁英教育出來的絕不僅僅是研究型人才,「幽默感」、「關心他人」、「活力」等項的考察,其背後指向一個人的影響力、團隊精神、協作能力等等,只有具備這些品質,才能承擔得起更大的成功和榮耀。如果說常春藤的教育目標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那就是品格和能力。所謂的品格,也是指一個人的價值觀念,這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好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他會更容易理解別人,更加有興趣來探索解決社會問題的路徑,因而更有可能成為社會的領袖,也更容易得到較高的報酬,這樣的孩子最容易成功,生活的幸福感也最強。至於能力,和智商無關,也完全仰仗於後天的培養。
家教比學校教育更重要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實,父母更接近這個崇高的角色。在哈佛大學考察新生的十五項中,好奇心及求知欲、創造能力、領導能力、責任感、自信心、為人熱忱、幽默感、關心他人、活力、成熟、主動性、對挫折的反應這些都是在父母日積月累的影響下形成的品質。
父母的教育比教師更能塑造人,影響人。
但我們常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天天肩負教育責任的父母,卻往往把自己當成了「外行」,誤認為教育是學校的責任;也有一些重視家庭教育的父母,還在用上輩人教育我們的做法在教育今天的孩子。家庭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教育作用,而這正是常春藤學生的家長們做得最好的地方。
父母身上有一個極容易被忽略的教育優勢:在孩子成長的敏感期內與他(她)朝夕相處。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變化的每一個細節。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的言行舉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這些細節上的影響,會形成孩子日後待人處事的潛意識中的標準,可以說,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人生的寬度。
美國教育學家泰曼‧詹森說:「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這句話說得不無道理,從這個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決定著孩子的命運,父母對於孩子的成長產生著決定性的作用。家庭的教育決定著孩子的命運。
常春藤教育中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
引子
走進最受青睞的「常春藤菁英教育」
在美國,「常春藤學府」一般指的就是美國高等學習院校,而「常春藤聯盟」則是指美國東北部八所久負盛名的大學,它們分別是: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布朗大學、達特茅斯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這八所學校是世界公認的一流大學,他們歷史悠久、治學嚴謹,除了康奈爾大學之外,所有的這些學校都是在北美獨立戰爭之前創設的。教授的授課水準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好,為美國的發展輸送了大量的政治領袖、商界菁英和意見領袖。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常春藤大學又時常作為頂尖名校的代名詞。在習慣上,人們也會將菁英教育稱為是「常春藤菁英教育」。
今天,常春藤聯盟不僅僅針對美國人,它正以更寬廣的胸懷面向整個世界。作為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常春藤對所有的優秀學子都敞開懷抱,每年,從世界各地寄來的入學申請書不計其數。
也正因為如此,常春藤聯盟中每所學校的入學標準都非常嚴格,那些具備申請資格的學生不僅要學習成績好,而且要獨立、自信、有特長。為了找到優秀的生源,這些學校很早就到各個高中去物色合適的人選,有許多得到全國優秀學生獎或者是SAT成績優異、高中課程成績在全校前十名的學生,都是常春藤盟校搜羅的對象。進入常春藤的學生,不僅基礎扎實,且綜合素質過硬。
說到這裡,一定有很多家長都夢想著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常春藤,或者是讓自己的孩子也有機會接受這種菁英教育。機會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均等的,只是需要每一位家長和學生自己去爭取。在達成這個目標之前,有一點是家長可以完全靠努力做到的,那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具備一種「常春藤素質」。要想做到這一點,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常春藤的教育準則、用最菁英的教育思維來培養我們的孩子。這樣的話,即便你的孩子在現實中沒有機會走進常春藤接受教育,而「常春藤素質」將一直陪伴他,同樣可以使他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優秀、更具有競爭力。
美國曾有一位著名的企業領袖說過:「即便是讓那些哈佛的新生不去上學,讓他們隨便幹點什麼,等二十年後,他們還是比別人要成功。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哈佛教給了他什麼,而是在於哈佛選擇了什麼樣的人。」所以,常春藤的教育並不是局限於狹隘的知識教育,選擇或者塑造什麼樣的人,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相信那些被常春藤選中的幸運兒,本身也已經具有了一種「常春藤素質」,家長正是這種素質的第一教師,每一個家庭就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常春藤」學校。
培養孩子的常春藤素質需要父母有意識地進行,而且是從孩子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開始,到他出生、學會說話、上幼稚園、小學、高中,直到他具備那些「常春藤素質」。這個過程中,父母會不斷收穫一些新的感悟,不斷發現孩子身上可喜的變化。當孩子真正進入常春藤學校或者其他優秀學府的時候,也許那已經不是一個巨大的驚喜,而是一種必然。
在介紹常春藤菁英教育法則方面,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不得不提及,他就是著名的「反智書生」薛湧。薛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出了很多常春藤菁英教育與傳統教育的不同之處,為中國讀者打開了一扇瞭解常春藤菁英教育的視窗,他的著作《一歲就上常春藤》也是本書重要的參考資料,希望我們在介紹常春藤菁英教育方面的共同努力,能夠給更多的中國家庭帶來科學、優質而又充滿人情的教育方案。
正如薛湧所言,夢想,如果不以一種嶄新的教育作為起點,那就終究是水中明月。而一種嶄新的教育,不在學校的課文裡,不在任何組織的文件裡,只在每一位家長與孩子相處的細節裡。
當有一個家長懂得用常春藤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的時候,這個孩子是幸運的;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運用常春藤菁英教育法則的時候,它會形成一種巨大的浪潮,那麼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就是幸運的。可能有的人會想,運用常春藤法則教出來的孩子會不會沒有「中國味」,沒有傳統。其實這是多慮的,一方面人才國際化是一種趨勢,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造性的人才,所有格教育方式最終都會殊途同歸;另一方面,我們的傳統中既有優秀的東西,也由需要改良的東西。從來沒有無源之傳統,既然傳統本身是一個時代的風格的延續,那麼尊重時代的風格,則自能成傳統。
本書重點在於討論實現菁英教育的具體路徑,參考了許多美國歷史上有常春藤菁英教育背景的人物成長經歷,希望廣大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越來越瞭解常春藤菁英教育,也越來越能自然而然地將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常春藤菁英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成功的人
如果說常春藤是菁英教育的話,恐怕會有人提出異議:菁英不全是「常春藤出品」,例如培養出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芝加哥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科技人才薈萃的麻省理工和史丹佛,乃至英國古老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用門戶之見來對待「菁英教育」,如果要辦一個菁英擂臺,陣容強大的常春藤聯盟在當今美國的政治界、商界、科技界肯定是碩果累累的,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且,常春藤菁英教育的原則並不是徹底排他的,不是說一旦某一條原則屬於常春藤,就像校徽一樣只能專屬,不能共存。不管是在常春藤學校,還是在其他大學,有一些原則是共通的,相似的,互補的。我們可以這樣看:以哈佛大學為首的常春藤聯盟,更全面、更系統地體現了世界菁英教育的特點,介紹常春藤原則,也就是介紹了菁英教育的本質。常春藤的培訓目標是為世界培訓未來的領導者,也就是要培養出成功的人。
哈佛大學在接受學生入學申請的時除了考察成績以外,還非常著重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哈佛大學的「附加個性評價表」中涉及了十五個方面的內容如下:
一、Intellectual curiosity好奇心及求知欲
二、Intellectual creativity創造能力
三、Academic achievement學業成績
四、Academic promise學業前景
五、Leadership領導能力
六、Sense of responsibility責任感
七、Self-confidence自信心
八、Warmth of personality為人熱忱
九、Sense of humor幽默感
十、Concern for others關心他人
十一、Energy活力
十二、Maturity成熟
十三、Initiative主動性
十四、Reaction to setbacks對挫折的反應
十五、Respect accorded by faculty受老師們的重視程度
哈佛大學「附加個性評價」所涉及的這十五個方面,幾乎也是美國常春藤學校都關注的。這些名校精心設計了申請程序,包括用表格考察的各個方面,用各種方法從各種角度來評價申請者:這個學生各方面的狀況和發展潛力如何?在同校、同屆、同地域的學生中有多突出?在優秀程度不相上下的競爭者中是否仍然佔據優勢?
不難看出,名校一直看中的那些方面,樣樣都直擊人的素質,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常春藤素質」。常春藤菁英教育出來的絕不僅僅是研究型人才,「幽默感」、「關心他人」、「活力」等項的考察,其背後指向一個人的影響力、團隊精神、協作能力等等,只有具備這些品質,才能承擔得起更大的成功和榮耀。如果說常春藤的教育目標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那就是品格和能力。所謂的品格,也是指一個人的價值觀念,這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好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他會更容易理解別人,更加有興趣來探索解決社會問題的路徑,因而更有可能成為社會的領袖,也更容易得到較高的報酬,這樣的孩子最容易成功,生活的幸福感也最強。至於能力,和智商無關,也完全仰仗於後天的培養。
家教比學校教育更重要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實,父母更接近這個崇高的角色。在哈佛大學考察新生的十五項中,好奇心及求知欲、創造能力、領導能力、責任感、自信心、為人熱忱、幽默感、關心他人、活力、成熟、主動性、對挫折的反應這些都是在父母日積月累的影響下形成的品質。
父母的教育比教師更能塑造人,影響人。
但我們常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天天肩負教育責任的父母,卻往往把自己當成了「外行」,誤認為教育是學校的責任;也有一些重視家庭教育的父母,還在用上輩人教育我們的做法在教育今天的孩子。家庭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教育作用,而這正是常春藤學生的家長們做得最好的地方。
父母身上有一個極容易被忽略的教育優勢:在孩子成長的敏感期內與他(她)朝夕相處。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變化的每一個細節。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的言行舉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這些細節上的影響,會形成孩子日後待人處事的潛意識中的標準,可以說,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人生的寬度。
美國教育學家泰曼‧詹森說:「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這句話說得不無道理,從這個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決定著孩子的命運,父母對於孩子的成長產生著決定性的作用。家庭的教育決定著孩子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