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長生法門(四)了性了命修程(附DVD) | 拾書所

太極長生法門(四)了性了命修程(附DVD)

$ 270 元 原價 300
心性內修

太極拳內在運動原理,源自《道德經》論述的性命常法,與老子的道性德體靜坐內修,在中華文化傳承中,一動一靜的身心內修健康方法;也與禪宗的靜坐內修,都是人體意識澄淨的健康方法;古印度生活哲學的「禪」,梵文Dhyana、覺也,指一心自在悟覺內修義涵,從被納入佛教中,並成為其重要的身心修行方法。
  
《道德經》在論述人體內在自主功能、生性修持,解說身心的生命本能內修道理,道性德體內修健康的記述;人的外在生活環境,與身心內在功能互動,深及生性、德行根源,身心向外活動習慣,影響細胞的生命本然。
  
老子以「有」解說人體內外意識,以「無」界定細胞覺性,與佛家解說人的迷執狀態相同,人的生活經驗蘊積在身心功能層面,形成不同功能意識習慣或不同迷執狀態,意識構成組織僵化、阻礙了人的身心本然功用;靜坐中的悟解、意識的虛化進展,是人體自主功能本然的漸進活躍,如體內大小功能意識相互干擾靜澄,血氣阻滯消除;是內在自律功能領域的健康道理,深及細胞生性純覺活潑展現。
  
當年釋加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成道,禪定是意識清淨狀態,指腦中樞進入自然無念的定靜狀態;「禪」具「悟覺」、覺知內在自律活動,解開意識、恢復細胞生命本能,「定」者體現意識虛無的靜心狀態,純覺顯現的自性特徵;佛者覺也,「佛」是焚語,見性成佛是腦性清純、靈覺活現的「淨土」,與道家的見道、基督的聖靈,都是內修達到腦性靈覺展現的最高境界;或細胞復健如嬰兒的「復歸於嬰兒」狀態。
  
宗教或民俗延傳的歷史色彩,使許多有識之士,也都在朗誦佛經,念佛、求佛的向外迷執,反而對生性健康的禪修不了解,好像禪修是少數人的專利、很可惜;禪、道靜坐或是基督靈修,都是人的意識澄清內修,體現靈性的健康方法。

Brand Slider